英之見:羊群心態不應鼓勵

英之見:羊群心態不應鼓勵

與友人閒談間,忽然醒覺自己愈來愈與投資者文化脫節。事緣友人大讚其經紀表現出色,在鞋股一役中,於新灃(1223)、信星(1170)造好後,便向他推介追入新怡環球(1094),人同此心下,新怡環球在短時間內果然也有好表現,結局大家高興。筆者本身不熟新怡環球,所以當時無甚意見。
不少研究部的產品已與馬報無異,其實在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理論下,是沒有太大所謂。以新怡環球為例,筆者朋友入市一刻,已決定勝負都必定在幾格之內,這個投機行動高速完成,又充滿刺激感,如果真有紀律,輸幾格必定止蝕,這種鬥炒動力的行為,的確無傷大雅。

自成一格值得欣賞
但如果欠缺紀律,又或者作為稍為認真一點的投資者,這種跟着大市熱點、人有你有炒落後的行為,便不值得鼓勵。在同一個產業中,領導公司與追隨者的基本條件,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至少在定價策略及客戶基礎上,領導者通常都有壓倒性優勢。追隨者如果未能逐步建立規模,被市場淘汰絕不稀奇,尤其現時大客戶往往縮減供應商數目以便控制成本,規模較細的公司,處境更加不利。
分析員除了不時建議客戶炒落後外,在向上市公司管理層反映意見時,亦經常性以人有我有為原則,勸告一些上市公司跟隨大圍競爭者的策略。這種傾向不難明白,分析員始終是外行人,目睹一堆同行公司採取同一策略,自自然然便羊群心態要求管理層跟隨打穩陣波。如果公司決定出奇制勝自成一格,反而令成績不易猜測出現變數,分析員最恨的東西之一就是變數,勇於求變的公司,股價往往要先經歷一段低潮期,在交出成績確認後,才再次起飛。
作為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處理投資者期望上會甚考功夫,筆者開始欣賞一些勇於自成一格的公司,反正股價最終還是反映盈利能力,短期的震盪不是太大問題。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