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未來生活好精采」<br>八仙嶺火劫女生赴澳洲上大學

「憧憬未來生活好精采」
八仙嶺火劫女生赴澳洲上大學

五個十九、二十歲年輕人排排坐。如果他們選擇多愁善感,沒有人忍心怪他們,但他們沒有。聚會前後,他們嘻嘻哈哈吱吱喳喳打打跳跳,空氣中充滿流動生命力。小小的翅膀,躍躍欲試,正準備張開、遠飛:要飛到外國上大學了。儘管七年前在八仙嶺狠狠受過火傷,但他們沒有從此害怕太陽。 記者:李慧玲

婉珊明日將會挽着她小小的手提行李,踏進飛往澳洲悉尼的飛機,開始大學生涯第一步。當年八仙嶺山火中,她四成皮膚燒傷。今天,她用行動加上爽朗笑聲告訴大家:她沒有被擊倒。
她興致勃勃告訴記者:「好憧憬!聽朋友說,外國念大學可以好精采。」

酒樓設宴餞別
啟程前一個多星期,婉珊的契媽、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李麗娟在荷里活廣場一家中式酒樓安排飯局,為她餞別。婉珊與濋汶、美儀、惠紅、雋文排排坐,四女一男,還有這天缺席的潤桓,是當年受傷最深的六名中一學生,皮膚四至六成燒傷。六個小朋友在醫院住了幾個月至半年,才自鬼門關撿回小命。
醫院管理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養和醫院整形外科中心主任金永強都來了。自從發生意外,年輕人平均每兩個月便要到醫院進行矯形手術,負責做手術正是金永強。婉珊臨別之際,金永強最近為她再做了一次最先進的彩光皮膚手術。
四個女孩七嘴八舌,爭相向契媽李麗娟講解那些激光手術。「最初幾年做手術會有一點點痛,後來就不痛了。但這幾年做的手術,會讓人覺得很冷……現在最先進的彩光,做手術的機器也叫激光。」
李麗娟取笑她們「這方面是專家了」。一句話,輕描淡寫,年輕人走過那條不平坦的路卻歷歷如在面前。燒傷的痕迹在臉龐仍清楚見到,但四個女孩子比任何人清楚,現在確實好多了。
在家中排行最小、語氣嬌滴滴的美儀說:「最初時候好肉酸。當時那些照片,自己現在都不敢看。」同伴笑着和應:「好難看!」「真的不敢看!」清脆笑聲伴着女孩悄悄話──那些自怨自艾的人應該慚愧!眼前這幾位,年紀小小,卻走出傷疤,甚至可以以此開玩笑。

走出燒傷陰影
他們已走過好長的路。一晃眼,當年的中一學生今年開始陸續入大學。
餞別宴主角婉珊,到悉尼後會先讀一年證書課程,明年八月正式進入大學。她念會計,因為喜歡在帳簿上做到「balance」,圓圓滿滿。
在婉珊之前,這天缺席的潤桓去年已經到了三藩市做準備,明年一月加入大學生行列。惠紅則在加拿大和廣州的大學做選擇,準備念美術。
美儀念商科,濋汶正為今年重考會考做準備。當年在救援過程直升機墮下的雋文,中五畢業後,在社區中心做助理。李麗娟正不斷「利誘」他重返校園。這位契媽已為六個孩子向外籌募了獎學金念大學,每人二十萬。
這天,婉珊臉上沒有離愁別緒。高飛的新鮮明顯壓倒告別的傷感。
記者問婉珊有沒有不捨香港?她搖頭:「香港現在好像一個死城、好灰,感覺很差……」她身旁的濋汶插口:「有些人動輒就尋死,實在不能理解、不可以接受。我們想都沒有想過死。」
婉珊說:「現在香港找工作好難,大學生隨時只有幾千元月薪。我知道自已有缺憾,更要努力為未來打算。現在經濟不好,我去讀書,希望經濟好時,我有足夠的學歷和能力和人家競爭。」

未有停下步伐
婉珊用了「缺憾」兩個字。豁達,原來並非不知道、不察覺、不敏感。惠紅這樣跟記者說:「每日照鏡見到自己,都會提醒你發生了甚麼事。以前明明不是這樣的,為甚麼會這樣?我隻腳,如果走路走得太久會痛。為甚麼考慮要到廣州讀大學?家人不放心,廣州較近,有甚麼事情都容易照應……」喜歡水彩的惠紅最近報讀了一個時裝設計的校外課程。她有牢騷,但她沒有為發牢騷而停下步伐。
婉珊有這樣的總結:「如果不是這件事,我們不會認識這樣多人,例如契媽,她的無微不至跟我媽媽一樣!例如劉德華,我是他的影迷,他知道我受傷後來了醫院探我,這幾年還一直保持聯絡。」年輕人用行動告訴大家:生命的情節或高或低或起或伏,半點不由人,但笑着抑或哭着面對,畢竟是可以選擇的。

八仙嶺小孩(前排左起)惠紅、美儀、濋汶、婉珊和雋文已經長大,即將高飛,年輕的心正等候迎接生命中無數的可能。後排站立者為李麗娟。

幾個女孩子試着玩有拍攝功能的手提電話,愈玩愈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