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鴨巴甸街這條相當斜的小街上,滿布像五金舖、柯式印刷舖等等的舊式舖頭,平日出入的都是中環的舊街坊,至多有些中環OL會在午飯時間走上來醫肚;不過就在這條小街上,有一家布置十分光潔明亮的古董飾物店子EvelynArtwear,默默在這裏鎮守接近兩年,每次筆者經過都會奇怪,店主怎麼會在這裏開店?
記者:吳小明
攝影:林栢鈞
60年代法國不知名細廠出品,跟Evelyn店子賣的多是紐約牌子不一樣;鑲滿晶石及GlassPearl的鏈子既耀目、造型卻深具流線美感,她珍藏了好多年,最近才捨得拿出來賣,但她也承認將定價專登Set高一點,好待真正有心人出現才割愛。 $4,888
聽店主Evelyn解釋,店內除了賣她從紐約搜刮回來的Vintage飾物外,還有自家設計的全新飾物。從事首飾設計經已12年的Evelyn,擁有了自家品牌好幾年,主要是分銷東南亞及台灣各地。開店主要是個人深愛Vintage飾物,期望可以跟人分享心頭所愛。對於復古懷舊飾物近年成為時尚主流,她本人是又愛又恨,一方面當然是高興見到昔日的經典設計可以得到重視,但另一方面卻感歎一般消費者對古董飾物認識很少,有時新舊真假不分,覺得漂亮的便一古腦兒地買,有時買了仿古新貨當古物都不自知。
「我主力賣的是50、60年代的舊首飾,只能夠叫做Vintage,不能叫作古董(Antique),稱得上Antique的都要有百年歷史以上,現時有好多店子不僅連正名都搞不清楚,又將仿古的跟Vintage飾物撈亂擺在一起,令顧客很容易混淆。」
Evelyn說,認識「古飾」的第一步都是收藏開始,從中了解各個年份飾物的特色,好像20年代的ArtDeco時期設計線條比較簡潔小巧,物料亦會以單一為主;30、40年代物資短缺,飾物的設計亦會簡單得多,到了50、60年代自大戰的創傷復甦過來,大塊Bulky又多閃爍耀眼晶石的飾物流行,從中反映社會經已回復繁華盛世,而塑膠在當年是全新物料,亦會大大被採用。小小的一件配飾亦可看出世情變遷,除了貪靚,其實還有很多學問。
Kramer是紐約一家較細的品牌,風格比較偏鋒,好像當年盛行的花葉設計,Kramer會將之融會其中而造出較為奇異的造型,亦因為這份怪,成為Evelyn收藏目標。
Trifari是當年紐約飾物的大牌子,作品風格十分Classic大路,花葉造型最多,更曾因甘迺迪去世時,其遺孀JackyO選戴作為扶靈時飾物而風靡一時。
Lisner是跟Trifari齊名的品牌,但作品風格比較大膽,喜用當時最新興的物料塑膠,今日看來好像廉價,但當年卻時髦得很,另外亦喜歡人手一筆一筆細細描畫的HandPaint上色,很考功夫。
售賣點:
EvelynArtwear(28508906)
中環鴨巴甸街21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