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的套息活動怎樣進行?可以參考以下一個例子。假設美元的利率為1%,而歐元的利率有2%。如果滙價在未來一段時間之中完全不變,那麼美國國民只要把資金轉為歐元,每年便可多賺1%利息(見圖)。
假如現在1歐元可兌換1.65美元;再假設美國投資者現有100萬美元,如此套息可以為他帶來多少收益?如果100萬元存放在美國1年,以年息1%計算,1年之後,利息收益便為1萬美元。如果把資金兌換成歐元,則可換到60.6萬元歐元,存放在歐洲之中,1年便能獲得利息12121.2歐元,折合美元2萬。如果比較兩者收益,便會發覺,把資金改為歐元存放,1年後可多收1萬美元。正因為存放在高息貨幣之中的收益會較多,所以資金便會流向歐元,造成歐元滙價上升。
上述例子是假設1年之後歐元滙價會維持在1歐元兌1.65美元計算,但是這個假設是偏離事實的。站在美國投資者立場來看,持有歐元在美國是不能使用的,因為歐元在美國不是法定貨幣,所以在套息之後,取回本金之時,便要把歐元轉回成美元(見圖中一年後之滙價),造成1年後歐元沽壓增大。
如果1年之後歐元滙價下跌,套息的利潤便沒有10000美元那麼多。如果市場是有效率的話,理論上存美元,以及把美元轉為歐元存放在歐洲一段時間,然後再轉換成美元,回報應該一樣。那麼這意味着,雖然歐元較高息,但歐元與美元的息差最後會因歐元貶值而變得無利可圖。這種套息活動的結果,就是高息貨幣在將來,滙價仍是下跌居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