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正踏入蚊患高峯期,再受登革熱威脅!本港監察傳播登革熱白紋伊蚊的「誘蚊產卵指數」,上月有四成受監察地區錄得高水平,柴灣、黃大仙、粉嶺及羅湖蚊患是全港最嚴重。食物環境衞生署又將首次進行全港住宅蚊患研究,監察白紋伊蚊及傳播登革熱能力更強的埃及伊蚊滋生情況。 記者:翁煜雄
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說,今年未有本地登革熱個案,但有十六宗由外地傳入個案;除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傳播登革熱能力更高,並多在東南亞區肆虐,亦可在內地發現,本港雖無錄得埃及伊蚊足迹,但由於當局一直只監察戶外蚊患,而埃及伊蚊喜在室內滋生:「所以可能有但唔知!」
他說為預防登革熱,該署下周起首次在全港七十五座公屋及私人樓宇,合共八百六十多個住宅單位內,設置「誘蚊產卵器」,即是一個裝滿清水的容器,於一周後收回,查看容器內有否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滋生。
他又說,署方一直於全港三十八個地區的戶外設「誘蚊產卵器」,量度「誘蚊產卵指數」,上月錄得平均指數為百分之十七點一,是四年來最低,遠低於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三十四點二。
不過,他認為市民絕不可鬆懈,因有十五個地區錄得逾百分之二十,情況嚴重,四區更逾百分之三十。
柴灣西及跑馬地的指數較四月激升,前者由百分之七點三升至百分之三十點八,後者百分之三點七升至百分之二十一點八:「就算得一隻可以傳染登革熱嘅蚊都可能會爆發!」本月及下月亦為蚊患高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