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名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盡快落實興建類似北京小湯山的隔離設施或傳染病院,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回應正積極研究,但承認建院會涉及土地等資源問題,而根據外國與內地經驗,在醫院旁邊加建隔離設施更為有效。
尤曾家麗昨於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稱,為應付秋冬季可能爆發的非典型肺炎疫潮,已成立小組加強醫院現有隔離設施,並研究需否興建獨立隔離設施,但類似設施會有局限,因需涉及大幅土地、人手、運送病人及醫療支援服務。她強調根據外國與內地經驗,在醫院旁邊加建隔離設施,可避免獨立隔離設施醫療儀器不足的問題。
她透露,若是建院,可考慮以裝嵌預裝組件建築,或物色可改建為臨時隔離設施的營舍。她又說,該小組會於九月公布初步研究結果。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要求政府盡快下決定,「唔好講講吓又冇咗回事!」
議員朱幼麟指出,廣東省衞生廳早於一月二十三日已在當地發出「沙士」指引,包括傳播途徑為飛沫及戴口罩等,並質疑本港若早些得悉則可避免爆發疫情;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回應稱,當時並不得悉有關指引。醫管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說:「如果早啲知道梗係好啦!」議員何秀蘭則質疑當局與內地通報機制不完善,「我哋對事唔對人,唔使咁勞氣!」
此外,梁栢賢又稱,一名到公立醫院求診的非典型肺炎病人,求診時並無透露曾到浸會醫院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