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士疫情大幅下降,引起世界衞生組織關注,一度質疑內地修改診斷標準,但經過世衞傳染科行政總監海曼遠赴北京實地了解後,內地的抗炎成果看來已得到世衞肯定。海曼昨表示,內地診斷標準和世衞標準一致,世衞對中國疫情資料的疑問,部份已得到解答。海曼今日將向世衞總幹事布倫特蘭滙報此行成果,由她決定是否解除對華北地區的旅遊警告。 中國組記者
【本報訊】中國衞生部昨日公布的統計顯示,過去二十四小時,沒有錄得新增感染個案,再加上內蒙排除了原先一宗證實病例,令全國累計沙士病例減少至五千三百二十八宗。
而對內地近期疫情大幅下降持保留態度的海曼,昨日結束北京之行前,與中國衞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舉行聯合記者會。中新網引述海曼說,中國對沙士病人的診斷標準與世衞的標準是一致的,而中國沙士死亡率報告也是可信的。他指出,根據世衞分析,沙士病人死亡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患者的年齡,中國報告的死亡率符合這個規律,認為中國沙士患者死亡率的報告是可信的。
海曼上周接受西方通訊社訪問時表示,中國沙士感染個案近期突然大幅下降,令人懷疑中國是否改變了診斷標準,強調將在本周向中方了解疫情大幅下降的原因。但他前日抵達北京後,否認曾經質疑中國公布疫情數字的真實性,強調世衞只是有若干問題需要中方澄清。
海曼昨日在記會上表示,中方向世衞提供了一些新及詳細的資料,釋除世衞對中國如何記錄及追蹤沙士病人的若干疑問,但他沒有透露具體詳情,僅強調世衞的關注,包括中國是否追蹤了所有曾與病毒有過接觸的人士。而大出外界所料的是,海曼認為中國近期疫情之所以急劇下降,原因在於中國採取的一系列防疫措施,他說:「我們了解到,中國政府採取了全民動員的措施,鼓勵城鄉居民自覺地監測自己的體溫,以確保沙士病人盡早被發現、隔離及治療。」他指出,中國目前從病人發病到被診斷為沙士的時間,已由以前的四日時間大大縮短為一日,減少其他人受感染的機會。
關於世衞何時取消對華北地區的旅遊警告,海曼則表示,他們將於今天上午把這次訪問的報告呈交布倫特蘭女士,並由她作最後決定。世衞目前仍維持對北京、天津、內蒙、河北及內蒙五個省市的旅遊警告。
不過,海曼在會上卻同時指出,為防止疫情再度爆發,中國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認為中國須成立一個有效的疾病追蹤系統,加快處理疫情反應。他表示,人們對於沙士仍所知不足,「我們仍不知道它的源頭是甚麼,它是怎樣傳給人類……我們也不知道沙士是不是有季節性,也不知道疫情會否在今年下降而在明年反彈。」
海曼的同事、世衞西太平洋區辦事處沙士防治小組協調人押谷仁(前譯蔀忍谷)昨日亦在菲律賓馬尼拉表示,過去數周,內地的新增數目不斷下降,也沒有大範圍感染情況出現,因此確信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台灣的疫情卻仍未完全受控。押谷仁指出,全球沙士疫情已接近尾聲,但疫情仍需嚴密監控,以防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