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走到波羅的海最後一站──立陶宛。迎接我的是導遊口中難得一見的一片青天。碧藍的天空下,平靜的湖面泛起了淡淡的城堡倒影,然後,空氣中傳來一陣又一陣的開朗笑聲,這座重建的紅磚城堡──特拉凱城堡,也為我的旅程留下了最動人的一幅照片、最美的一段回憶。
記者、攝影:李莉
導遊Imone說,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中最貧窮的一個國家,風光卻最美。矗立在首都維爾紐斯的街頭,破爛的外牆並沒有減退這個舊城的魅力,只是一棟接一棟前蘇聯所建的火柴盒形房子,真是大殺風景,導遊憤慨地說:「我們有七成貧窮的人都是住在這些醜陋的房子裏……不是這些建築,我們的國土該美麗得多。」
雖然在Imone眼中仍流露着對前蘇聯政府統治的一絲怨恨,但從她口中得知,又非每個人都跟她一樣,喜歡獨立以後的立陶宛:「六、七十歲的老一輩,以為獨立之後經濟和生活都好過以前,結果跟現實仍有一大段距離,令他們很失望。不過,對我們和年輕的一代來說,卻滿意現狀,最起碼我們享受了難得的自由……生活始終比起共產時代好很多。」Imone說不是獨立了,她也不可以跟我這樣暢所欲言,「以前好像何時何地都被監視着似的,做導遊,也不過是接待俄羅斯和東歐等共產國家的遊客,但現在我可以肆無忌憚地說喜歡的話,接待不同國籍的客人,感覺是開心得多……」
跟Imone談着,彷彿連維爾紐斯的風光也錯過了……但,最美最動人的,是距離維爾紐斯約半小時車程的特拉凱。
特拉凱是一個小鎮,包圍着這個曾經是立陶宛前首都的,是一片碧綠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那座漂浮於湖波之中的特拉凱城堡。Imone自豪地表示:「在三國之中,只有我們才有如此秀麗的風光,我相信你在這小鎮是待上一天也不足夠。」她倒沒有估錯。畢竟看了首都的古城風光以後,能在如此山色湖光下感受另一番景致,身心也從拘謹中釋放了……
特拉凱城堡是一身的紅色,建於14世紀末,見證了維托夫特大公統治下的立陶宛最輝煌的歲月。
在森林的青翠和湖水的湛藍映襯下,城堡顯得格外的突出。只是一個幾百年的城堡,為甚麼仍是這麼新簇簇的呢?原來,城堡在長年的戰火洗禮下,早已剩下一片頹垣敗瓦,現在看到由紅磚牆建成的堡壘,是立陶宛政府於70年代重建的,但外形基本是參照原本的城堡所建,或在原址上搭建;如今再也沒有攻防作用,反而成了一座博物館,收藏了古立陶宛的皇室用品、貨幣以及其他歷史遺物。
據說在14世紀中以前,特拉凱只是一個住滿了兇猛野獸的森林。當時的王子是個熱愛打獵的人。某天,季格明王子又在森林裏打獵,而且還打中了一頭非常兇猛的怪獸,不過,當王子射中這頭猛獸的時候,天已黑透,王子和他的手下完全找不到離開森林的出口,於是他索性在森林裏紮營宿一宵。
夜已深,王子也愈睡愈酣,不久還發了各種不同的夢,當中卻有一個很可怕,整個晚上,王子彷彿都好像聽到一隻猛獸狂嘯,於是用神箭去射牠,殊不知發了很多枚箭仍未打死猛獸,但箭卻全給折斷了,嚇得王子立即甦醒過來。
回到城堡以後,王子為噩夢之事憂心忡忡,於是找來解夢師為他解夢,對方說那打不死的野獸其實是寓意王子應該興建一座比當時居住的木城堡更堅固的城堡,王子聽了以後便決定在特拉凱興建了今天所見的紅磚城堡了。
雖然對城堡依依不捨,但時間有限,我又好想跑到特拉凱的小鎮裏看看。
沿着石板路走,擦身而過的是一排排蒼翠的松樹,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帶着松樹的清香和嫩綠的味道,實在令我心曠神怡。特拉凱小鎮並沒有留下半點前首都的風采,鎮上零零星星地散落着一棟棟小木屋,以及Imone最討厭的前蘇聯正方形民房,直至走到那個簡陋的市集,才叫我大開眼界。市集是真的十分簡單,在一片爛地上,不是多得四周的湖光山色,我真沒興趣蹓躂其中。但雙腳一旦開始在市集裏轉,那份新奇的感覺就叫我不捨得離開。
市集上賣的其實是簡單不過的東西,一些盛放的花兒,一些二手魚竿,還有蔬菜薯仔,以及一大堆二手衫褲鞋。這裏跟我們平時逛得雀躍的二手市場完全不同,我不曾搜羅到似樣的二手靚衫靚鞋,但在這個市集,我比逛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市場更有感覺。尤其是那些破舊不堪的五、六十年代的皮鞋,彷彿在告訴我他們的生活曾經有多難過。然後,愁眉深鎖的老一代立陶宛人和新一代愛笑愛交談的強烈對比,再一次讓我體會自由空氣是真的很可貴。
出門提一提
簽證:持特區護照毋須簽證,持BNO則須簽證。查詢:25222852(立陶宛領事館)
機票:乘芬蘭航空經赫爾辛基前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來回票價$5,200,14日有效期。查詢:21171238(芬蘭航空)
貨幣:1立陶宛Lita約兌2.64港元
鳴謝:芬蘭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