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清理雜物,「發現」兩盒新口罩。——相信很多人一度擁有口罩比胸罩還多。三四月時你們花上一百幾十元去「搶購」的那個,連用也捨不得,怎捨得扔掉?應製成標本或置錦匣中,作永遠紀念品。中港台,打擊製造假口罩的奸商,但若任由濫造,六月亦已滯銷,無法散貨。此亦報應。
大部份人已把口罩除下了。
正因今日它們如此的不重要,我更加為早前得不到適當的保護衣和口罩,以致感染沙士的醫護人員痛心。各界捐助那麼多,救援物資怎會缺乏?一些醫院卻囤積口罩,使用者嚴格限制,為怕日後不足——在最需要的時候不及時提供,也沒加強警覺,醫護人員一個一個倒下了,物資堆放在倉庫中。
數一數,不同名目接受各方捐款的基金或組織近十個,可入銀行帳號十多個,如何調配發放?有無監管?有無報告?支援物資是否繼續被自私地囤積?
疫情未回穩,很多人仍未康復,感染、懷疑感染及死亡個案都叫市民不能掉以輕心。那些急不及待的普世歡騰騷,特首與庸官為立「紀念碑」搞的諮詢會,甚麼「愛愛愛、笑笑笑、飛飛飛」牙牙學語表演……在二三百條人命前,是否相當天真?
夏爐、秋扇、六月口罩,都有時空不對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