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佳不憂七一遊行 - 王岸然

劉兆佳不憂七一遊行 - 王岸然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接受訪問,說七月一日即使有三萬人上街,他不詫異,亦不憂慮遊行對政府管治權威的影響。他又認為市民對政府整個處理沙士的手法,大體覺得不錯,下半年政府民望會回升,因為經濟可望好轉。
對於教授的言論,有人㷫過火屎,因為教授一語道破這些欠缺群眾基礎的社會活動家心中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七月一日上街的人數不多於十二月十五日,倒二十三條的「運動」馬上變得無以為繼,到時除了說說人數多少不是最重要一類自我安慰的說話,可以怎麼辦?
這是活該,這是民主派為首只想着利用二十三條做勢卻又不準備有真正付出者的報應。失敗是自招。

以二十三條作為單一議題,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已是高峯,本錢已是用盡,除非大家「加碼」,否則港人不會有更大熱情,這是正常不過,亦簡單不過的分析。
社會運動就是這樣,依賴群眾一時的熱情,並不可靠,不能像潮漲之時的一波一波向上,就會似潮退的一波一波向下。
如何加碼?亦簡單不過,有影響力的組織要有勇氣公然打出倒董的旗幟,董伯政府不收回惡法草案,就要他下台。還有,所有民主派的議員都會總辭,以示與專政者決裂,有準備回到街頭抗爭的勇氣。
領導的人勇敢,群眾就勇於追隨。政客縮骨,精明的港人還有何熱情,七月一日是三萬人還是三十萬人上街,其實是看民主派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