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前深水涉區舉行電腦節,據報成績相當不俗,相比去年底未受SARS影響的上屆電腦節,營業額增加不少,據說數天生意額超過1億多元。這場久違了的香港零售業盛事,吸引了剛在蘭桂坊左擁右抱的財爺,「冒險」出巡到電腦節做show,結果被市民當過街老鼠,罵為「垃圾松」,為好好的一場電腦節留下污點。
今次電腦節獲得驕人銷售額,一來拜上屆聲勢所賜;二來是零售商受SARS影響導致貨物囤積,惟有大劈價三四成,希望用平價刺激需求清貨。電腦產品一向利潤微薄,零售商大劈價分分鐘要損手離場,有苦自己知,卻讓做show的官員領功,大大聲說香港人已回復信心,經濟已經復甦!
大家應該心中有數,復甦不能單靠內部消費,更不能永遠用這種減價折扣吸引顧客。論價格成本,內地和東南亞比香港便宜,我們還可以劈價多少呢?資訊工業應該講求「增值」和「創意」,而香港人在這兩方面皆有很大潛力,政府的角色是構想如何給予從業員最大誘因,把知識轉化為「經濟復甦」的動力,這方面政府應多動腦筋。
此外,我們還需要政府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令外國公司放心在港投資,本地中小型企業亦能在自由環境中大展拳腳。不過,政府計劃推出的「經濟復甦」大計,卻以宣傳推廣為主,而非不斷改進我們的營商環境。
高官經常自誇香港營商環境理想。的確,在香港營商比世界不少國家為佳,但我們不能自滿,因為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公務員貪污問題仍然嚴重、金融界商業罪案頻生、監管不力出現爛尾樓盤,還有徇私和不負責任的官員……
我們要建立高透明度的政治環境和法律制度,讓商界了解投資風險從而作出最佳決定;鼓勵表達和資訊流通,讓商界發揮創見開拓商機;令公眾和商界的意見和建議有效反映,讓政府從善如流,改進政策執行……上述都是我們需要的理想營商環境。政府把心機放在舉辦歌舞昇平的活動,吹捧香港的優點,原本無可厚非的,但有否檢視社會中仍然存在的諸多問題!
走筆至此,筆者見報章所載有關「六四事件」14周年晚會,有5萬多人出席的報道。回想14年前,北京的學生和工人不滿中國政治封閉、官倒和貪污,以集會和遊行表達合理的政治訴求,卻遭中國政府武力鎮壓。反觀我們身處的香港,同樣面對封閉的政治制度,同樣面對借職權謀私利的不廉潔官員,更甚者見到不少表面問責卻不負責的政治人士,境況竟有點相似,香港淪落至如斯田地,豈不叫人搖頭暗嘆!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