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設施不足只宜隔離

小湯山設施不足只宜隔離

【本報訊】北京以八天時間建成的小湯山醫院,位置遠離北京市區,位於北京北部偏東區,但交通便捷,容易抵達,而且院內「五臟俱全」,有獨立間格的病房,連醫護人員及病人的物品亦有嚴格的分隔安排,務求將病毒散播的機會減至最低。不過本港專家指小湯山治療設施不足,只能用作隔離病人。
小湯山醫院把病區分為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每個房間設立雙層的供送飯及送藥的玻璃窗口,以及空氣排放過濾設施等。
全院共有一千張病床,病房分一人房、二人房和三人房,每房約十五平方米,病房內安裝了供氧系統、獨立空調、紫外線消毒燈、真空吸痰及獨立洗手間等設施。每個病房都通向門外的一條寬闊的室外活動長廊,病人可在適當時候走出病房,呼吸新鮮空氣。

排泄物經三次消毒排出
醫院更自設污水處理廠,由醫院排出的污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病人的排泄物要先進行三次消毒才排出。
香港醫學會會長勞永樂指出,傳染病醫院必須有嚴格的隔離以及治療病人的功能,小湯山基本上滿足到隔離方面的設施,但未達到治療病人的作用。據他所知,北京病情較嚴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於小湯山設施不足,需要留在其他醫院治理。
他指,本港設立的傳染病醫院,除了要具備小湯山的設施外,應設深切治療病房及應有一批專科醫生和醫護人員駐院,故興建一座具規模的傳染病醫院,投資肯定比建設一所急症室醫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