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署三年前用「肥雞餐」吸引員工參與自願離職計劃,並鼓勵員工自組公司參與競投屋邨管理合約,結果肥雞餐原來是糖衣陷阱,近一千五百名自組公司的員工現時被加時、削雙薪,更要面臨加入失業大軍的困境。 記者:羅少玲
房屋署三年前開始將屋邨管理工作陸續外判予私人物業服務公司,並推行員工自組公司計劃,吸引員工參加自願離職計劃,並規定員工自組公司必須聘用一定數目的房署員工,確保員工有出路。同時亦撥出一定數目的屋邨給他們優先競投,合約為期三年,合約將於明年初開始陸續屆滿。
房署員工自組公司聯席會議臨時召集人廖建明批評,房署要求他們需曾參與監管超過二千五百萬元或以上維修合約,始合資格加入物業管理名冊,日後再與各物業管理公司競投其他房署管理合約,結果三十間公司中,有半數從未獲得標書,另半數投得合約的公司中,只有四間取得加入名冊的暫准資格,餘下十一間則於現有合約屆滿後「冇嘢做」,員工亦沒有出路,要加入失業行列。
聯席會議上月曾去信房署署長梁展文,但沒有獲得回覆,稍後會再約晤梁展文反映員工憂慮,要求房署放寬員工自組公司加入名冊的條款,並取消加入名冊後的一年試用期。
房署工會大聯盟召集人莫敬甫指出,現時大部份自組公司已要求員工每周工作五日增至六日,每日工作八小時變十小時,並削減年終雙糧,原先簽訂的三年合約亦改為一個月通知。部份員工已向立法會議員陳婉嫺求助。
他又表示,參與自願離職計劃的員工多為前線基層員工,「肥雞」補償只有數十萬元,經過三年時間,部份已經連「渣」都沒有。房屋委員會委員王坤更指出,九成離職的員工都在四十歲以上,原擬離職創一番事業,豈料成為房署公司化下的犧牲品。
截至今年二月底,房署共批出二十八份物業服務合約及十二份員工自組公司合約,在二十八份物業服務合約中,房署員工自組公司取得三份。房署發言人表示,員工自組公司取得的合約涉及二十六個公共屋邨近十萬個單位。她強調加入物業管理名冊的資格,基本上是為員工自組公司度身訂做,房署有信心他們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