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來臨,終於天氣熱起來,剛剛吃罷五月糭,街頭美少女紛紛換上背心熱褲,男士們固然拍掌叫好,但天氣愈熱,卻意味中暑機會愈高,特別是熱愛戶外活動的年輕男女,往往低估了太陽伯伯的威力,烈日當空下如常跑到街上,不想暈倒街頭,冒着中暑的危機,記住要做足防暑措施。
記者:尹珊珊 攝影:周旭文
ImageGirl:Ivy(SunSpot)
人類是恒溫動物,正常體溫保持在36℃-37℃間,長期在酷熱的天氣下暴曬,又或是處於通風不足的翳悶環境下,人體體溫上升,身體會藉排汗、呼吸來散熱降溫,但當室溫過高時,體溫急升,體內缺水,散熱功能受到破壞,影響身體器官的運作,便會出現熱衰竭的情況,症狀包括口渴、出汗、疲倦、四肢乏力、惡心、頭暈或短暫神志不清等。
方玉輝醫生稱,患有熱衰竭就等於汽車的水箱一路滾燙,但仍可以繼續行駛,若然未能為患者及時散溫,體溫持續升高至40℃,患者減少甚至停止流汗,並出現抽筋、皮膚乾燥炙熱、昏迷等症狀,便屬於中暑,嚴重者內臟及腦部受損,甚至會引致死亡。對於長期在戶外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對溫度轉變及調節體內機能較差的老人家及小朋友來說,大熱天時需要份外小心。
1:隨身帶備一樽水
出汗過多會令身體水份流失,平時要多飲水來補充,外出時盡量隨身帶備一樽水,確保身體水份充足,而市面一些提供糖份和電解質的飲品,也適合運動後飲用。
2:淺衣戴帽擔傘防暴曬
在炎熱的日子,穿着淺色、鬆身、輕便及具透氣功能的衣服,有助散熱;戴太陽帽可減輕頭部和頸部吸熱的速度,避免陽光直接照射,而老人家外出時亦應該擔傘以防在陽光下暴曬。
3:劇烈運動要合時
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屬全日氣溫最高的時間,盡量留在室內,並將窗戶打開,保持空氣流通,同時避免進行劇烈運動以及長期在高溫下工作。
4:咖啡因酒類宜少飲
濃茶、咖啡、酒類飲品是利尿劑,能夠令水份加快流失,少飲為妙。
5:人多工作間保持清爽
隔離室內高溫設施及散熱裝置,減少熱力散發到工作間,並改善通風設備,令室內空氣保持暢通。
6: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食物要吃清淡一點,辛辣刺激的食物會令排汗增加,多吃西瓜有助散熱降溫之效。
在中醫角度,外在致病原因有六淫,黃醫師謂暑邪正是其中一個外在因素,通常在夏天發生,一般指經過長時間在烈日當空下暴曬,出現頭暈、出汗、作嘔、胸悶等症狀,當中尤以氣虛、陰虛的人比較容易受暑邪侵犯。
要預防中暑除了做足防曬措施,亦可以同時從食療着手,最簡單是煲一些消暑祛濕湯水,用料如赤小豆、菊花銀花、薏米、香薷、鮮荷葉(乾荷葉亦可)、冬瓜、綠豆、茅根、竹蔗等,均有消暑解熱的作用,選幾種材料再加適量豬𦟌肉吊味即可。
搶救中暑者是要在最短時間內降低其體溫,一出現熱衰竭的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並於第一時間將中暑者移至陰涼、以及空氣流通的地方休息或平躺,將外衣或鈕扣解除,鬆開緊身衣物,再用濕毛巾抹身,藉水份的揮發協助散熱。若然中暑者仍能保持清醒,呼吸氣道通暢,可給予清水或含鹽份的飲料,並搧風以助降低體溫。中暑者愈快醒來愈好,要是患者昏迷不醒,立刻打電話送院治理。
香港特區中醫院黃業堅中醫師稱,按穴位急救有助喚醒中暑者及協助降低體溫:
喚醒
降溫
最後可按以下針對散熱的三個穴位:
鳴謝:香港特區中醫院黃業堅中醫師(28061992)、方玉輝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