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腦電子等工業的生產線,一直以來不斷遷移到亞洲各地,中國經濟發展漸成氣候之際,近年各科技公司都開始在內地投資。晶片代工製造商TSMC亦看到中國市場的潛力,早前便公布投資9億美元,在中國興建200毫米晶片生產線。除了生產工序外,很多軟件的研發都礙於成本因素,遷移到中國或印度等地,眼見這個「東移」的大勢有增無減,美國失業率這兩年間又長期高企在7%以上,本土工程師愈來愈擔心飯碗不保,側聞美國的IT工程師更打算成立工會,保障本身權益。
所謂人窮志短,為了保住飯碗,甚麼理由都能夠搬出來!美國一名民主黨參議員向布殊提出,晶片製造不斷遷到亞洲各地,會對美國的國防安全構成威脅。這位仁兄名叫Lieberman,正是當年戈爾的競選拍檔,一向在多項涉及矽谷科技公司發展的事情上都表現熱衷,例如反對把分發員工的認股證申報成開支上,亦賣力表現。這次為了博取工程師選票,便提出上述的理由,要求布殊實行一些措施,阻止「東移」的大勢,例如給予在本土設廠的科技公司稅務優惠等。
有趣的是,他這個建議就連半導體工業協會也沒有表態支持。
其實晶片的後期生產工序,早於十多年前已遷移到亞州,除了因為減低生產成本以外,晶片客戶大部份設於亞洲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既可減低入口關稅,又可節省運輸開支,小數怕長計,就算美國政府使出甚麼招數、優惠,也未必能勝過這些好處。
至於那位議員提出對美國安全威脅的論述,小弟覺得似是用來迎合布殊的口味多於事實,即使生產線設於亞洲,但用來生產的技術、機器、軟件等差不多全都是由美國公司提供;設計晶片的前期工序也一樣,涉及的軟件也全由美國數家公司壟斷。唯一能打破這局面的,似乎只有等待其他國家有能力自行研發這些技術的一日。
看到報道指大量半導體人才由加州回流中國,難道Lieberman擔心的就是這個嗎?那麼要怪也只有怪為何美國經濟低沉了兩年之久。小弟與很多從內地來的工程師談過,他們都說到美國來無非是為了安穩的生活,如果能在這裏好食好住,又怎會回流呢?
魯笨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