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港股見底有跡可尋

理財智慧:港股見底有跡可尋

雖然非典型肺炎的疫潮還沒有過去,而香港的經濟也未有大幅好轉,但市況不能看得太淡,因為早前充斥於股市的極度悲觀氣氛,似乎正在慢慢改善。

日前筆者路經銀行的門口,發覺在報價機前面滿布了散戶投資者,氣氛十分熱烈。大家談論着股價的升跌,而臉上絲毫沒有苦惱的神情,反而部份人士面帶笑容。他們的投資表現如何,不問可知。
記得早前有美資行估計,今年恒指有機會見11000點,而當時恒指仍在8000-9000之間徘徊。那時大部份人都覺得,這是個天方夜譚的估計。但近日港股成交大增,甚至突破100億,恒指下個挑戰高位會是9800點,跟着就會是10000點。那麼,要年底達至11000點的目標,未必是不可能的。

股息確吸引
不過,估計還估計,要投資者肯入市投資,首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入市的理由。香港的股市仍然存在很多隱憂,而香港的經濟及企業經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香港的基本因素如此惡劣,為何股市仍會上升?很多散戶都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口,所以仍然不敢入市。筆者並沒有叫人入市的意圖,但認為港股在8000點見底,是有其原因的──這就是股票息率問題。
把金錢存在銀行,還是買銀行股較好?筆者最近收到中銀股份的派息,息率達2.15%(這些股票是中銀上市時認購的)。比對把金錢存在中銀活期所收取年利率0.01%,是其214倍!當然在股價方面是有所虧蝕,因為近日中銀捲入一連串問題貸款,但是假若所持的是滙豐、恒生等股份,所收取股息往往是銀行存款所收取的百倍計。如果持有其他恒指成份股,平均來說,其息率亦達到3至4厘,比對銀行存款的回報更高。
這就是為何恒指不會跌得太低的其中一個原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