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洋之大亦滿足不到嘴饞的人類,調查顯示,每名港人每年吃掉逾百條約重半公斤的魚。環保團體趁今天(六月八日)是世界海洋日,呼籲市民要有節制地進食魚產,免得捕魚船公司財迷心竅,非法捕撈,長此下去整個大海的魚群,將被吃清光。 記者:謝穎詩
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顯示,去年經漁類統營處售出的魚產達二十三萬三千九百多公噸,其中海魚佔十一萬公噸,淡水魚佔約五萬公噸,餘下七萬多公噸為貝介類。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早前曾進行調查,發現每名港人每年平均進食了四十九點五三公斤魚產,即每一名港人每年吃掉近一百十一條約重半公斤的魚。
該會助理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指出,海洋世界雖然有各種不同的魚類,但每每卻要面對人類過份捕撈和非法捕魚的問題,其中近年國際間開始關注齒魚非法捕撈的情況,上月一個提倡依法捕撈齒魚的團體便因此成立,更聲言若提供資料緝捕非法捕齒魚的魚船,可獲賞十萬美元(約港幣七十八萬元)。
他稱,隨着近年世界各地興起食齒魚,不少漁民沒有依循國際公約捕撈,令齒魚的數量大幅下跌,而且在捕撈的過程中,更會誤捕海龜及海鳥,每年便有二十五萬隻海鳥無辜被殺。
齒魚在本港市場及食肆亦有發售,一般名為雪花鱸魚或南極冰魚,生活於地球的南面,屬於深海魚,活躍於水深二千至三千米以下,成長的齒魚身長達兩米,體重一百二十公斤。
過去本港有快餐店及街頭小食店供應齒魚,不過近期熱潮稍退。據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首三個月仍有六十五點七公噸進口香港,共值二百六十六萬元。
朱炳盛稱,國際間已訂定南極海域活性資源保育公約,每捉一條齒魚也必須作紀錄,而未成年的幼魚也不能捕捉,但齒魚在全球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不少捕魚船也甘願以身試法,其中去年澳洲便有報道指本港有上市公司涉嫌參與在內,不過該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澄清轄下沒有捕魚船隊。
他表示,要減少非法捕撈,市民亦可參與,例如食用各類海鮮的時候,不妨多認識魚種的存活量,減少食用魚類,以及購買前不妨看看海產有沒有環保標籤,在香港則暫時只得澳洲龍蝦張貼這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