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沙士」疫情已逐步得到控制,但中國仍須繼續付出代價。因隱瞞疫情引致的政府誠信問題,將會長期困擾中國。內地「沙士」感染人數暴減,是真是假?外界無論如何都會持懷疑眼光,連世界衞生組織官員也質疑內地是否悄悄修改了「沙士」病人的診斷標準。 中國組記者
【本報訊】世界衞生組織傳染病行政總監海曼(DavidHeymann)昨日表示,本周將向中國了解為甚麼「沙士」感染個案可以快速減少,特別是中國使用何種標準通報「沙士」感染個案。而中國衞生部強調,每日向世衞報告的疫情,並無隱瞞。
海曼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稱:「中國近期報告的『沙士』個案急劇減少,我們現在需要了解為甚麼會如此急劇減少。是病毒的變異,或是中國比其他地方有更好的控制措施?」
他指出,世衞沒有任何理由相信「沙士」病毒發生變異,不管是其毒性變強或變弱,因此,很可能是中國改變了向世衞通報「沙士」個案的診斷標準,「他們可能沒有通報其他國家和我們(世衞)視之為感染的個案」。他希望下周可以得到中國的答覆。
海曼又表示,世衞也關注中國只有百分五十的感染個案可以追蹤到傳染途徑。他暗示中國的高壓政策可能令民眾不敢報告「沙士」病症,指惟有讓民眾建立信心,才能主動報告接觸情況,否則可能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由此對疫情控制帶來挑戰。
不過,中國衞生部國際合作司一位女官員回應稱,中國並沒有修改診斷標準,指中國的感染個案減少是由於防治措施做得非常好。她強調:「我們是實事求是的,沒有向他隱瞞甚麼。」
這位官員對海曼的說法表示不滿:「他這樣說是沒有依據的,我自己聽了感到非常生氣,我們每天向他報告資料,各種各樣的資料。我想他也不好意思再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來。」
外界對中國疫情突然好轉的質疑,顯然是基於中國在「沙士」爆發初期對疫情的隱瞞。直到原北京市長孟學農、衞生部長張文康被革職後,中國在四月下旬才開始公布疫情,初期每日新增個案都在一百多宗,最高時達二百零三宗,但至五月十日開始每日減至不足一百宗,自五月二十六日之後,更減至每日十宗之下。
中國衞生部昨日公布,內地只有北京新增一宗感染個案,這是連續十三天新增感染個案維持在個位數,累計感染個案增加到五千三百三十宗,死亡人數則維持在三百三十八人,懷疑感染個案也由高峯時的二千六百六十六宗減至八百宗。
中國衞生部辦公廳上周已要求各地盡快對懷疑個案做出結論,包括對懷疑感染「沙士」死亡的,要透過回顧性調查明確死因,對懷疑感染治愈出院的,也要盡快作出確診或排除結論。衞生部的這一通知,顯然是急於減少住院人數,以向世衞爭取解除旅遊警告甚至自疫區除名。
另一方面,北京氣溫近日明顯上升,戶外溫度經常上升到攝氏三十六七度,令北京七十個路邊檢疫站測溫儀在高溫下隨時失靈,當局目前未找到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