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終肯減息,0.5厘之減幅早在市場預料之中,其實無甚驚喜,然值得注意的是行長德伊森貝赫表示,歐元區通脹率已下降至1.9%,低於央行目標範圍的2%,預期明年將會更明顯地滑落,意味利率還有下調空間。
有一點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當德伊森貝赫被記者問及經濟學者憂慮的「假設性通縮風險」(hypotheticalriskofdeflation)有可能降臨德國,從而影響整個歐元區時,他卻引用國基會(IMF)早前指德國有陷入通縮之虞的評論作還擊,說不明白為甚麼國基會要在歐元區中抽出德國來作比較,這好比將加州和新堪布什州(NewHampshire)之通脹差異相比一樣,根本毫無意義,德國不是單一貨幣區內一分子嗎?說來理直氣壯,但聽來卻似是而非,德伊森貝赫又怎可拿佔歐元區GDP三分之一強的德國與加州比較?簡直是compareappletoorange!
歐洲央行一向給人們的印象是缺乏前瞻性,我行我素兼「慢半拍」,不但對任何問題嗤之以鼻,對良性的批評更是聽不入耳,是過於自負、自信,抑或自卑?
歐洲這次減息只能說是遲到好過無到,雖說減息未必便能令經濟起死回生,但對企業和個人及家庭總有實際上的幫助,何況與美國的息差收窄至0.75厘,好「息」之徒相信會收斂點,歐元升勢也應會減慢點。縱使(減息)消息一出,歐元兌美元一如所料從1.16中位彈上1.183,但昨日亞洲市也僅能見1.186水平,反而英鎊在英倫銀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後,鎊滙急速飆升,兌美元升上接近1.665的3年半高位。聯儲局將於本月25日舉行例會,減息與否將是未來兩周滙市興波作浪之藉口,不要說「議息結果影響滙價」,聯儲局議息之前,炒風可能更烈!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