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層黯然下台<br>《紐約時報》心碎的一天

兩高層黯然下台
《紐約時報》心碎的一天

執行總編輯雷恩斯辭職了,編輯主任博伊德也請辭了,美國《紐約時報》前記者布萊爾揑造及剽竊他報報道醜聞所捲起的風暴,令這份享譽盛名的報章周四一夕間頓失兩大巨頭。這是《紐約時報》上下傷感和飲泣的一天,但也是該報對內對外重新建立信任的一天。

這是布萊爾被揭發七十三篇報道中有三十六篇是抄襲和作假五星期後的一天。這一天,在《時報》大樓三樓的編輯室,報社召開臨時會議,雷恩斯和博伊德宣布辭職了,社長蘇茲貝格宣布兩人辭職了。如平地一聲雷,聽着講話的數百名《時報》記者、編輯和送稿員,都愕然了。
蘇茲貝格說:「他們為了自己所愛的報紙好作出犧牲。他們覺得辭職是結束這場風波所必要的,我最後只有難過地同意了。」他又說:「這天讓我心碎,我想也令這房間內很多人心碎」。

臨別感言:大新聞要追
的確,《時報》人聽到消息,愕然之餘,《時報》本身的報道,指出房內很多人「飲泣聲清楚可聽」。那管他們有不少人早質疑,雷恩斯和博伊德是否應為他們一手提拔的布萊爾毀了《時報》聲譽辭職;也有不少人指摘雷恩斯專制獨裁的作風,扼殺了他們當記者報道自由和獨立言論。
畢竟十四個月前《時報》人在兩人領導下,破紀錄贏得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七項「普立茲」獎,在同一個房間開心慶祝。如今,這片英雄地,卻變成他們告別之地。
博伊德辭職的發言很簡單,只說「我要辭職了」。執行總編輯雷恩斯說話也不多,但觸動人心說,他在任二十個月內,大夥兒做了很多令人難忘的報道,最後補上一句:「記着,遇上大新聞,就追至天腳底。」他沒有因為要走,忘記給《時報》人打打氣。
承擔了責任,雷恩斯宣布辭職的一天,跟同事互相慰問和祝福後,回到辦公室拿回一頂草帽,然後與博伊德先後離開報館。博伊德對同事說,辭職是他「自願,沒有不滿難堪」。

《時報》認編採系統失效
兩人辭職後,《時報》執行總編輯職務暫由前年退休的前執行總編輯萊利維爾德接替,編輯主任一職則暫時懸空。《時報》發言人馬西斯表示,他們將於「《時報》內外」物色新人選。但新聞工作者培訓機構「波因特研究所」所長諾頓卻警告,找外人領導《紐約時報》將是個大錯誤,因為「這是個龐大而複雜的組織」。
蘇茲貝格承諾,會使《時報》再上路。《紐約時報》周五社論,也道出這個願望,指新聞業是不完美的行業,但「它永遠都應該朝那方向努力」,兩人離職是一種犧牲,既保住了機構的元氣,也鼓勵仍在職的所有員工更加努力,朝「完美的報導」這個永恆的目標邁進。
《時報》清洗領導層,也是為了重建公信力。福德姆大學傳播及媒體研究系主任萊文森說:「《時報》終於承認,該報的公信力不是被布萊爾毀掉,而是布萊爾在一個鬆懈和失效的編採系統內工作,破壞該報的名聲。」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但《時報》人有信心。在《時報》幹了十二年的桑塔說:「人事震動了,但我們樂觀。《時報》有毀了不盡的精英。」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