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恩斯在二○○一年九一一恐怖襲擊前幾天,接任《時報》執行總編輯。他本身在九二年也拿過新聞界殊榮的「普立茲獎」,當過《時報》華盛頓局長──那是一度跟《時報》守在總部大本營的執行總編輯並駕齊驅的職級。他當執行總編輯的任內,《時報》去年就憑九一一事件和阿富汗戰爭的報道,拿下七個「普立茲獎」。
六十歲的雷恩斯領打新聞大戰,愛用人海戰術,派出大量記者「淹沒現場」。他管理的作風,被指傲慢和專制獨裁,如招聘人手時總不會徵詢有關部門主管意見,令高級編輯自覺無足輕重。但接受他的作風的人,卻指他有才華。
五十二歲的博伊德,本是美國最高級的黑人記者之一,九一一恐怖襲擊前幾天,才晉升為《紐約時報》編輯主任。今年是他加盟《時報》的第二十個年頭,十年前任職助理編輯主任以來,便負責監督每天的新聞報道,並在新聞編排、頭版設計等扮演重要角色。
他在一九七七年出任家鄉聖路易斯黑人記者協會的創會主席,開創了為高中學生舉行為期七周的新聞學工作坊的先河。他前年獲美國全國黑人記者協會選為「二○○一年最佳記者」。
五十二歲的蘇茲貝格一九九二年接任《紐約時報》社長、五年後兼任紐約時報公司主席,其間《時報》共贏得二十五個「普立茲獎」。
《時報》一八九六年由蘇茲貝格的外曾祖父奧克士收購後,一直由蘇茲貝格家族經營。
蘇茲貝格接掌帥印以來,為這份有百五年歷史的大報注入不少新元素,包括增設周日文娛消閒版及使用彩色印刷,做到與時並進。加入《時報》前,他在北卡羅來納州報章《TheRaleigh》任記者,並任職美聯社駐英記者。
砸了《時報》金漆招牌的布萊爾,是二十七歲的黑人記者,他被揭發在七十三篇報道中有三十六篇是抄襲和失實之作後,已於上月一日離開《時報》,準備就自己的臭事寫書。
一度對自己作假新聞能騙倒高層而沾沾自喜的布萊爾,知道拔擢他的執行總編輯雷恩斯及編輯主任博伊德辭職後,又感到遲來的遺憾。
「我希望自己辭職後不會再有人人頭落地。」他周四表示:「我從沒有傷害人的意思。對今次事件為同事──《時報》內出色、了不起的同事,所造成的痛苦,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