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作假醜聞最終導致兩高層辭職,餘響卻從該報擴散開去,叫新聞界反思。
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余旭表示,《時報》醜聞給新聞工作者的教訓,是應該加強對報道的把關,而記者應反思投身新聞「為了名利,還是把新聞作為事業,對社會和公眾負責」。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梁偉賢說,《時報》的執行總編輯和編輯主任為醜聞辭職,顯示《時報》決心整頓報社的運作和文化。梁偉賢說,《紐約時報》高層承擔責任辭職只是第一步,整頓好這些內部如對消息來源監管不足等結構性問題,才能恢復公信力。
儘管《時報》鬧出了最叫傳媒羞愧的作假新聞醜聞,但梁偉賢說,《時報》勇於承認問題,醜聞東窗事發後公開內部調查,又成立委員會全面檢討報館內部政策,反映出《時報》對新聞水平的重視,令他「更加尊敬《紐約時報》」。相反,「香港看不見有報紙有這份道德勇氣」。
但不止《時報》有失德記者抄襲。美國加州一家專捉拿文抄公的公司主管巴里說,他最近用電腦檢查三藩市主要報章幾千篇報道,發現很多是抄襲,這些報道有「兩成至九成半內容是逐字逐句抄來」。
對此,自一九四一年起就投身新聞工作的巴迪紀安說,五十年前抄作新聞或被視為聰明,但現在不能那樣了,因為「公眾有更好的教育程度,對傳媒有更大的批判」。
本報記者/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