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行業的運作雖然不算複雜,但由於行業內部缺乏統一的組織,加上行業內部成員的利益互有矛盾,例如司機跟的士商的利益就經常南轅北轍,故此每次政府修改的士政策或推出涉及的士的新政策都很容易引發爭議,甚至是激烈的抗爭行動。昨天就有超過幾百名新界的士司機發動慢駛行動,抗議政府批准新界的士在星期日開始減價。
新界的士司機當然有權利以和平合理的方法表達他們的意見,他們也有權利要求政府跟他們對話及詳細解釋新政策。但是我們認為,新界的士減價是個值得試驗的新政策,也經過一段頗長時間的醞釀及諮詢,並得到相當的支持。我們希望慢駛的的士司機能保持冷靜及理性,繼續跟運輸署官員對話,以詳細了解新政策的優劣利弊。
首先應該看到,新界的士減價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要求,早在兩三年前已開始有司機及的士商因生意額不足而希望減價「爭客」,只是由於行業內一直未能就是否減價及減價的幅度達成共識,再加上政府議而不決,減價的決定便一再拖延;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及諮詢,業內大部份團體及司機都願意就減價計劃作六個月的試驗,以觀察減價能否加強的士的競爭力,提升營業額。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在看不到有甚麼理由要推遲或擱置減價的決定。
更何況市場力量其實早已令目前的的士收費政策名存實亡。不管是新界的士或市區的士,都已有不少司機主動向乘客提出車費優惠,長程的士乘客只需八折付費已幾乎成了公開的秘密。若果政府繼續拖延減價的決定、繼續讓爭議持續下去,只會迫使更多司機加入減價爭客的行列,只會令的士行業的收費政策更混亂,這對誰都是沒有好處的。而且目前司機私下減費的做法是違法的,維持目前的收費架構只有令更多司機違反法例。像這樣不合乎市場情況、像這樣迫使很多司機違法的收費政策,不是該盡快修改嗎?
是的,沒有人能保證減價能令新界的士的營業額大幅提升;但是經過多年通縮以後,香港的交通費包括的士收費已因多年沒有向下調而大幅偏高,這也是本地交通增長需求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
若果新界的士能搶先減價,將可改善它的競爭優勢,令它可以吸引部份原本選用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轉搭新界的士。這不是比「守株待兔」死守缺乏競爭力的高收費制度好得多嗎?
(圖)慢駛抗議新界的士減價的司機應與當局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