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北京官方傳媒在檢討抗擊「沙士」過程中的政府行為時,尖銳批評政府初期封鎖消息的做法,背離了現代政府應遵守的透明、公開原則,呼籲建立透明、負責、法治的政府。
英文《中國日報》發表了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研究員薛寶生的文章,分析政府應從「沙士」事件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文章指出,現代政府的特徵是透明、公開,但中國政府過去並不習慣公開披露其活動,一些高級官員更認為,公開訊息會引致社會恐慌和不穩定,因此在「沙士」爆發初期封鎖了消息。
文章稱,「沙士」危機表明,必須建立政府、民眾與傳媒的互動關係,令政府可以了解民眾對政策的意見,傳媒的報道權必須得到保障。文章說:「政府必須避免控制一切。相反,應該讓公眾知道真實情況,並加入工作,以贏取應對危機的戰爭……中國已為『非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吸取教訓後將變得更強大。」
官方新華社屬下的《瞭望》周刊在最新一期也發表系列文章,探討「沙士」危機對政府自身建設的啟示,指「沙士」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本教材,警示執政觀念和執政方式必須與時俱進。文章指出:「『非典』是一面鏡子,照出進步與優勢,也放大缺失和弱項,凸顯出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施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層問題,也燭照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前進的方向。」
文章引述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專家說:「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災害,老百姓最需要及時了解權威、真實、全面的訊息,而對疫情訊息的緩報、瞞報和錯報,不僅影響中央作出科學、果斷的決策,從而一再錯失有效控制疫情的有利時機,還由於有關疫情的真相或猜測不斷從各種渠道向外傳出,導致中國政府的誠信受到質疑。」
文章認為,抗疫昭示政府建設的五大方向,即必須建設透明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服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