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市專家手記:公司債券合進取投資者

美市專家手記:公司債券合進取投資者

上期談到,港府近年積極推動本地債市發展,如按揭證券公司及機管局紛紛推出債券,但卻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在本港推出可供公眾認購的零售債券,較多人認識的例子都是在海外發債的地下鐵路(066)、和記黃埔(013)和滙豐控股(005)等。

其實在美國,不同類別和行業的公司都有發債,其中有不少更屬港人熟悉的大型企業,例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福特汽車及摩托羅拉等,其優點是:當經濟環境和公司業績造好,帶動公司債券價格上升時,投資者可以於二手市場以較高價格沽出有關公司的債券,在鎖定利息回報的同時,亦可享受本金增值的機會。
公司債券(CorporateBond)亦稱「企業債券」,是商業機構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權證券。發債機構承諾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償還借款,並於該日期前,以固定的票面息率定期支付利息。雖然債券與股票同屬上市機構籌募資金的常用方式,但債券權利卻優先於股票權利,即是企業會在分派股息予股票持股人前,先分派利息及本金予債券持有人。因此在保障投資回報上,持有公司債券較持有股票還要可靠。一般而言,標普500指數(由500間大型藍籌股組成)內的成份公司發債十分普遍,在納斯達克市場掛牌的公司則較少發債。

選擇債券取決三因素
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其信貸評級和國庫債券不相伯仲。一般而言,穩健的投資者宜挑選達到標準普爾信貸評級BBB-(穆迪為Baa3)或以上的「投資級別」債券。至於BBB-以下則屬「非投資級別」債券或「高息債券/垃圾債券」(High-YieldBond/JunkBond),息率雖較高,但發債機構違約風險亦相對大,只適合能承受較高風險的人士買賣。
公司債券年期可由兩年至三十年或以上不等,一般每年派息兩次,並在到期日償還本金。至於應選擇長債還是短債,則取決於三大要素,包括投資者本身對流動資金的需求、投資者的取向,以及對未來投資前景和利息走勢的看法。假如投資者認為長債孳息將會上升,則不宜因現時利率略低而購買長債,應選擇年期較短者,以便配合在利率回升時,可套回資金另作投資。

投資者如不肯定經濟前景和利息走勢,大可採取「樓梯型投資策略」(ladderingstrategy)。其特點在於將資金投資在等距到期日的債券上,而非限於同一年。假設投資者有60,000美元的資本,可以將資金平均分為三份,每份20,000美元,分別投資於一年至三年期的公司債券。待一年期的債券到期後,再將資金以同樣方法投資另一為期三年的債券。這種投資策略有助減低利率變化對投資者的影響,情況就有如投資股票或基金時,平均成本法有效紓緩價格變化的影響一樣。
儘管現時債市上最流通的仍是美國國庫債券,但其價格不斷飆升,孳息率卻偏低,以回報來說,並不若公司債券般吸引。假如投資者希望尋求進取一點的回報,大可考慮優質公司債券。這類債券不僅票面息率較高,其價格更有機會在經濟復甦及公司盈利前景改善時上揚,讓投資者賺取更大回報。而美國的公司債券,無論在數目、行業選擇或年期各方面都較香港的多元化,投資者大可因應個人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程度來作出選擇。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