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興業(480)上月初受私有化傳聞刺激,勁升至1.78元,但稍後即行回落,顯然消息只是誤傳,按市場慣例,若股價持續急升60%而公布私有化,相信會出現麻煩。現在來看,若醞釀私有化,即使是第一批入市,亦不致搶得太高,可能是趁勢炒高,現已獲利回吐。
以近期香港興業的動向看,會是私有化的事前安排,包括出售零星的發展物業權益予興勝創建(896),套現1.8億元,也結束本港及內地的物業代理及管理業務,而大股東的股權亦由43.95%增持至50.23%,只是增持股權,已令人憧憬,但是否見低增持(4月低價為93仙),抑或早作安排,不得而知,而將業務精簡,也可能是正常的運作。
去年9月,香港興業每股帳面資產值5.52元,淨借貸10.5億元,另有證券投資13.9億元,但亦為東涌項目提供借貸擔保12.4億元,可說債項不重,而股價亦遠低於帳面值,具備私有化條件,美中不足的,是大股東所持股權比率仍低。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至今的資產已有變化,包括本港的投資物業、新加坡及曼谷的酒店,發展中的愉景灣二白灣地盤成本相信仍低於市價,而東涌藍天海岸(佔31%)項目,雖已作撥備,仍未肯定是否足夠。
香港興業以3月結算,估計屆時公布的資產值較為接近市值,如有需要,將作出撥備,這是必須的調整,以利於可能提出的私有化價格。
其實,可能私有化的誘因,只是可以獲得相當資產折讓,發展二白灣已難獲厚利,藍天海岸還有風險,同時,現已將焦點轉移至上海物業,發展龐大,上市公司的融資安排較為便利,都是大股東考慮的因素,還有,大折讓私有化的例子,如嘉理建設(683)、鵬利國際(268)及太平協和(438)只在建議中,仍待少數股東接受,這些情況,也在大股東考慮之列。
從香港興業股價表現,搶高回吐後,仍可在1.5元至1.6元之間橫行,會是收集,因而可能的私有化,但目前並非適當時機,待月底前公布業績後,再看其他私有化建議的市場反應,再定行止,若業績影響股價,反而可以候低吸納。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