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傳媒輿論近日最熱門話題是甚麼?不是總統喬治布殊斡旋以巴和平,而是前第一夫人希拉莉下周一出版的回憶錄《活着的歷史》。這本書就像在美國扔下的一枚炸彈,引起哄動之餘,還為希拉莉未來競選美國首位女總統鋪路,拋掉一度令她丟臉沮喪的包袱,蓄勢出擊。
「這本書對她很重要。」民主黨策略專家布拉齊勒對《今日美國報》說:「這是塊重要的跳板。」保守派婦女團體領袖里奧斯也認為,「很明顯她是為總統競選鋪路」。
在美國,政客若求更上層樓,出書論著是指定動作。希拉莉丈夫、前總統克林頓九六年競選連任時,就寫了《希望與歷史之間》。有傳二○○八年會角逐總統的紐約前市長朱利亞尼,去年也出版了回憶錄《領導能力》。
《活着的歷史》之所以哄動,是因為大家都想看看美國史上首位當聯邦參議員的前第一夫人,是如何打開心扉,訴說她如何看克林頓與白宮見習生萊溫斯基有染一事。回憶錄說克林頓在此事上瞞騙她至最後一刻,是她「一生最大的打擊、最震驚和最受傷害的經驗」。
評論的人認為希拉莉這番告白,有助她中和硬朗形象,博取女選民同情。民主黨策略專家沙因科普夫對《紐約每日新聞》說,回憶錄令希拉莉「人性化」,將她刻劃成一個同樣「有痛苦的人」。
共和黨策略專家沃爾菲德則認為,希拉莉當日指萊溫斯基事件是「右派陰謀」,只是個失敗的掩飾託辭,回憶錄現在說她當時受騙,令她可以「被欺瞞的妻子」和「受害者」身份自居清白。
希拉莉多次表示明年不會角逐總統,但不排除二○○八年參選。她是民主黨當今大紅人,多個民意調查均指她可輕易贏得黨內競選資格。為了及早準備,現在是時候漂白形象了。「從政的第一法則,是擺脫糾纏不休的問題。萊溫斯基是這些問題之一。回憶錄將會令它束諸高閣。」沙因科普夫說。
希拉莉其他需要洗刷的舊事,回憶錄亦一一提及。在指她濫權腐敗的白水案,她堅稱指控都不是真的;初進白宮時負責醫療改革弄得一團糟,她承認自己的強硬態度招惹敵意,要負上部份責任,又承認低估公眾對第一夫人介入政務的意見。
在形象再造工程以外,回憶錄的推廣宣傳活動,令希拉莉有機會在這個夏天穿梭全國,提升姿態之餘,也可順道為民主黨籌款和建立自己的選舉機器。她的籌款能力在黨內僅次於克林頓,去年選舉機器未全面開動,她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去年已為民主黨籌得逾二千七百萬港元。
不過希拉莉周三稱,推出回憶錄只是跟隨前第一夫人撰書回望白宮歲月的傳統,「真的沒有」政治計算在內。
美聯社/《今日美國報》/《紐約新聞日報》/英國《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