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反擊

大自然的反擊

香港地球之友總幹事 吳方笑薇

昨天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世界環境日將多了一重意義,在非典型肺炎的陰霾下,現在是我們反省的時候了。非典型肺炎是給人類的考驗,還是給我們的一場教訓?有研究學者指出,大自然只是做好其本份,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達爾文或要重寫他的進化論,他的理論以自然選擇為基礎,他從未想過人類征服和剝削大自然的放任行為、人工改造DNA和荷爾蒙,以及對大自然的污染會帶來威脅並危害人類自身的生存。
退化正在發生。全球一體化的生活模式和放縱;均質化的食物和電子化的工作環境;人類邁向單一文化發展模式,是生存遊戲的最弱一環?有人說這該歸咎於人類的自大,人類一直想征服大自然。填海、興築水壩、移山、砍伐森林、噴射有毒化學物、複製生物、改造農作物的基因……毒害食物鏈。
全球有一半的森林早已被破壞,超過60%的溫帶闊葉林和混交林消失了,餘下的森林則每年約消耗160,000平方公里,即等於半個挪威的面積。如果繼續以現時砍伐森林的速度去開發森林,地球上50-90%住在森林的物種都會在這個世紀中消失。

盲目相信化學物
全球用水量每二十年增長一倍,比人口增長快一倍。全球約十二億人要喝污染了的水,引發每年數以百萬計和食水有關的疾病,以及超過五百萬宗死亡個案。現在每天有50至100種物種消失,比自然滅亡的速度快一萬倍。聯合國指出,有11,046種植物和動物正瀕臨絕種。一九九五年,野生動物的非法買賣估計值超過五十億元,是繼毒品買賣後第二大非法貿易。有一半的漁業已完全式微,另有25%的漁業則過度捕獵。
自一九七○年後,全球化學物品的銷售上升接近九倍。現在市場上約有70,000至100,000種化學物,每年亦有1,500種新的化學物出爐。現在的殺蟲劑比七○年代中期的有害十至一百倍,而使用這些殺蟲劑的後果就是:每年有350萬至500萬的中毒個案。
跟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亦在一九七五年至二○○一年間增加了160%,殺害了440,000人。今天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前工業時代時高出30%,是造成氣候變化的主因。九○年代是史上最熱的十年。跟上述的死亡和絕種數字相比,難怪一些分析家質疑非典型肺炎在受影響亞洲地區所引起的恐慌。或許人類是太自大了,也太過盲目相信新科技和化學物,蒙蔽了我們去洞悉大自然所發出的警告。
一場非典型疫症令香港人變得無助和謙卑,大自然再次佔了上風。我們對非典型肺炎的補救是有備無患,但最終解藥是謙遜。誰是生存遊戲中的最後勝利者?達爾文可能會答是蚯蚓;卡遜可能會答是螞蟻。活在進化論的基層,這些謙卑而生態友善的生物從來都不用擔心會受到絕種的威脅。在自然的大智慧前,除了驚歎它的神奇和發覺自己的渺小外,我們還能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