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論如何:繼續唱衰二十三條 - 毛孟靜

毛論如何:繼續唱衰二十三條 - 毛孟靜

沒有沙士的新聞,許多香港人或會選擇忘記六四;沒有六四的歷史,許多香港人或會不在乎二十三條。
那副感情,本來有點像陳馮富珍指摘浸會醫院隱瞞疫情──都是一次過的事件,初犯耳,還望改過自新。

毛孟靜

可是,上面的制度如是,總是本性難移。上周五,中央衞生部常務副部長在北京記者會舉行前,先向新聞界鞠躬,以示對中外媒體就中國抗疫報道的致意。這中外媒體云,是矯情的,大陸傳媒在沙士這類「國家安全」的事宜上,本就受到嚴控。北京要多謝的,該就是在北京炒人一幕後,曾大力唱好中國政治改革的西方傳媒。卻是,那個記者會的焦點,是說明給炒掉的高官「並無隱瞞疫情」!

政治舞台仍然漆黑
這種對外手法,只讓人覺得在原先的隱瞞上,再罩上一重隱瞞。舊時的中國政治舞台,但見一片漆黑,近年為了要加入地球村,注重國際輿論,即使未至於大放光明,總到底亮了一兩支聚光燈。但觀眾不時看到的,仍是主角們半時髦半「古典」的裝扮,臉色陰晴不定。
同樣在上周五,《國際先驅論壇報》有一條頭版報道,說中國判了四名「顛覆」罪犯八至十年的監禁。這四人年齡由二十六到三十二歲,身份分別是記者、地質學家、電腦商人及自由撰稿人。報道說,他們聚攏論政,亦有把一些政治理論上網,但從未搞組織,遑論行動。可是,對當權者來說,就是搞顛覆了。
就令人聯想六四,毋忘六四。沙士風暴在香港刮過後的瘡痍,是比大陸輕微的袖珍版本,但因為這個小城人口是這樣密集,權力亦是這樣密集,那份感受,也就更加尖銳。看由港大的鍾庭耀做的民意調查,本地支持平反六四的民意,由九七年的五成,一直跌至去年的三成九。這一年,卻又大幅反彈了,回復到四成七。
正如來自北京的學人吳國光說,「如果不是沙士肆虐,很多人已經樂得忘記中國曾經發生過六四。」正如從來反共的司徒華說,多得二十三條惡法的刺激,多了人參加紀念六四。
北京炒人一着,一度令國家行情上漲,旋踵又來拉人一幕,又見價位下跌。炒人拉人,都只是價格上落,政權的本質,也就是價值,沒有出現大變化,總是進一步,卻又退兩步,令人氣餒。
上述給抓起的四個政治犯,自二○○一年給關起足足兩年有多,才得審訊。在大陸,只要當局認為你的罪行涉及「國家安全」,中國法律中有關扣查時限的條文,就不適用了。
一國兩制,一國先行。不停面北朝聖的董建華政府,派出葉劉淑儀做代表,開口閉口不就是國家安全,又怎叫人民安心。
董建華急急要就二十三條立法,牽涉的政治理由固然很多,諸如(膚淺地)要在自己任內,趕得及完成上頭派下來這偉大的使命;諸如不讓二十三條的壞話影響民建聯在下屆選舉中的得票,避開不利(即是唱衰)左派效應。

借恐怖襲擊撿便宜
另一個政治考慮,相信是董建華以為與中央領導人攜手與時並進,從美國受的九一一恐怖襲擊中,撿個便宜。那一場煙飛灰滅,確是彷彿在夕間把美國人許多傳統信念,源自十八世紀歐洲思想啟蒙運動的人權、包容、自由等信念,都炸個粉碎,之後,美國社會就出現了踐踏人權,種族及宗教歧視的局面。這些局面,所有極權政府看了,都會甚合脾胃:看,美國都得,我們一定得!一切以國家安全為名,你有異見?唔,你也許是恐怖分子。
但美國到底仍有很獨立的司法界,很蓬勃的新聞界,會真箇與時並進,為歷史及新聞撥亂反正。是故李柱銘等會又一次赴美,繼續唱衰二十三條,及董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