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防範意識醫局被轟引發疫潮

缺防範意識醫局被轟引發疫潮

【本報訊】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跟進非典型肺炎最新情況,會上不少議員質疑二月廣東爆發非典型肺炎,至三月威爾斯親王醫院證實首宗「非典」個案期間,醫管局整整一個月都未有採取措施防範病毒入侵,缺乏防範意識、引致社區大規模爆發非典型肺炎。

醫管局否認「冇做嘢」
醫管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昨面對議員質疑時解釋,該局屬下一個嚴重社區肺炎感染監察機制小組,早在二月已討論內地的感染情況,但當時只知廣東省有三百多宗病例,不知道感染途徑、傳播及治療方法。醫管局已即時向醫院發出指引預防,並不存在「冇做嘢」。
但消息人士透露,醫管局在內地公布爆發非典型肺炎翌日成立小組,統計一些嚴重肺炎個案,了解有沒有在本港爆發,並把四、五十個嚴重個案分析,發現部份是甲、乙型流感或副流感,但仍有一半個案無法找出病源,專家認為病毒有異常情況,個別醫院已作出防範。
其後出現瑪嘉烈醫院治理由福建返港的禽流感個案、東區醫院處理一宗由內地回港後染上非典型肺炎個案,以及內地教授劉劍倫在二月二十二日入院,當時專家相信內地的非典型肺炎已傳入香港,政府仍刻意淡化事件。消息人士批評,即使廣華醫院已通知醫管局有關劉劍倫個案,但醫管局無即時通知其他醫院作出防範。

醫院無收到任何警告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亦強調,廣華醫院爆發劉劍倫事件後,醫管局完全沒有向其他醫院發出警告,「醫管局無向我哋提出過警告,有就未必會咁啦」。
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解釋,該署在二月廣州爆發肺炎時,曾向一百多名定點監察私家醫生,查詢臨床經驗中,有否見到不尋常流感及肺炎病例,答覆均是沒有。她表示,當時以為是一種新品種流感流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