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學者發明了一種「智能液體」物質,只要電流通過,便由液體變成固體,當電流一消失,又變回液體;以該物質製造的汽車離合器,成本可大幅下降至只需二千元,而且可免去齒輪造成的損耗,令離合器壽命更長,維修容易更加環保。
該項研究成果,在六月一日獲世界最頂尖的物理學期刊《AdvancesinPhysics》刊載;科大現正申請美國專利權。
有關物質是由一種類似白色粉末的納米材料介電微粒,混合「矽油」(絕緣液體)而製成,呈流質狀,但當遇電流時,可在千分之一秒間,由液體變成固體。
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溫維佳表示,該物料變成固體的硬度,會隨着電壓改變而不同,在無電情況下,它的濃度像水一般;若加上一千伏特,便變成豆腐一般;若加二千伏特,有如橡膠。
他說,現時的汽車離合器,可以佔去汽車成本的四分之一,但如改用該智能液體製造離合器,只需二千元;而且,現時離合器採用齒輪推動,難免出現損耗,維修麻煩,所用的油也會造成污染,改用智能液體後,則可避免上述問題,維修時只須清洗電極兩端便可,也因使用電能,令污染減少。
他表示,科大已自製了一個離合器,現正尋找廠家投資,本港、國內及英國都有商家表示有興趣,相信最快可於下年初推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