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一樣,一定要打好基礎才能創作,電影也不例外,認識電影非看經典不可,如《大國民》等,有些戲還未能稱上經典,但在學習過程中很重要,其中之一,是《第三個男人》。
《第三個男人》TheThirdMan拍於一九四九年,是少數小說家直接編劇的戲,此劇本由當年很紅的GrahamGreene擔當。奧遜.威爾士也參加了一份,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這部戲,因為《大國民》的成功,觀眾認為有了他片子就有份量,雖然奧遜在全部片子中只出現了三場戲。
戰後的維也納被分割為四個區,動亂是避免不了的,黑市更加猖狂。一個美國小說家來維也納找他的童年好友哈利.藍姆,抵達那天哈利就給車撞死了。
現場一共有三個人搬運屍體,但只有兩個作證,第三個男人是誰?成為片子的主題。
抽絲剝繭之下,最後發現第三個男人就是被車撞死的哈利,而死的又是甚麼人呢?
導演叫CarolReed,專拍些低成本的戲,當年的有OddManOut、TheFallenIdol等。當年大家都在片廠中搭景,他全部在維也納街頭拍實景。黑白的攝影,光與影的交錯,令人歎為觀止,影響了整個電影歷史,熱愛黑白攝影的朋友像周潤發諸公,非看此片不可。
其他導演都愛以大樂團配樂,Reed大膽地全片只用一個Zither樂器,是一種用三十至四十條弦的扁琴,以手指彈奏,後來把所有多弦的琴都叫為Zither,印度大師RaviShanher彈的則是IndianZither。Reed建議主線人物應該有他的一首主題曲,這首曲起初沒有名字,後人稱之為「哈利的主題曲」Harry'sTheme。在歐洲旅行時,一定聽到有人演奏,變成不朽的名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