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照跑、舞照跳,六四夜七萬多名市民聚集在銅鑼灣一帶,參加不同類型活動。有人默默地舉起燭光;有人興奮地欣賞偶像歌舞;在快活谷那裏又是截然不同的氣氛,市民以不同形式度過六四這一夜。學者指,正好展示香港社會包容多元文化及可自由選擇生活方式,「最重要係有得揀,最怕二十三條立法之後,連揀嘅自由都無埋。」 記者:羅偉光、鄭大康、冼偉倫、陸羽平
【本報訊】跑馬地及銅鑼灣一帶昨晚相當熱鬧,記者分別在大球場、跑馬地及維園採訪,由追捧偶像星光,到寄情博彩之樂,以至憑激昂歌聲寄意。三個地點氣氛各異,卻和諧地展示出香港最珍貴的特點—自由。
由康樂文化事務署主辦的「活力香港強身健體SHOW」,在「左麟右李」(歌星譚詠麟與李克勤)與多名青春偶像及免費入場招徠下,吸引到一萬八千人到場,比當局預計多三千人,中午過後已陸續有市民到達等候入場。記者訪問過多名市民,大部份人均表示記得今天是六四十四周年,不少人表示若沒有演唱會,會選擇到維園集會。李小姐坦言每年均有參加維園燭光集會,但今年改到大球場陪母親看演唱會,「如果冇呢個演唱會,我都會去維園。」
大球場的歌舞昇平蓋不住維園的激昂歌聲,橫財夢亦沒有淹沒對民主的堅持,黃昏時分跑馬地馬場湧現聯群結隊的馬迷人龍,其中一位馬迷黃先生說:「你唔使講,我記得六四,我睇完三場馬就要趕去維園。」他又表示,逢過年過節馬會一般會安排跑日馬,昨日改跑夜馬惹人思疑。「跑黃昏馬,少見啲喎,啲馬迷點同屋企人過節食飯吖,好明顯有人特登唱對台戲,否則邊有咁巧合吖。」
另一名馬迷則帶着大叠彩票、手持小巧收音機前往維園,坐在球場上邊叫口號邊收聽賽事,他說跑馬是多年嗜好,今天偏偏撞正六四。在兩者選擇下,他最終還是到維園。馬會發言人表示,昨日安排跑夜馬原因是六月份天氣轉熱,並無其他原因。雖然昨晚賽事在沙田舉行,但有四千多人到跑馬地馬場觀看賽事,發言人稱,數目與平時沒有太大分別。
記者昨日在銅鑼灣街頭抽樣訪問了三十名市民,當中約半數表示會參加燭光集會,其餘一半則說是到銅鑼灣購物消費。而晚上七時左右,便不斷有身穿黑色或素色衣服市民往維園方向進發,但多數為中年人,年輕人明顯較少,亦有市民路過維園而不入。有市民認為:「大陸一黨專政,葉劉淑儀又唔聽人講,爭取六四平反、反對二十三條,我乜都做過,到𠵱家為止都唔得,我覺得好失望,所以唔入去,心裏知道就算了。」
由於有多項大型活動在同一時間舉行,警方昨日中午開始在銅鑼灣一帶街道採取多項人群管制及交通改道措施,警察公共關係科不願透露調配了多少人手維持秩序,發言人僅強調會有足夠人手應付,而昨晚並無特別事故,市民在活動結束後和平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