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登報道歉 難平息怒火<br>死者家屬誓向浸院索賠償

雖登報道歉 難平息怒火
死者家屬誓向浸院索賠償

浸會醫院隱瞞疫情事件繼發表廣告聲明致歉後,昨日終於願意成立一個獨立小組調查事件,但這仍未能平息死者家屬的怒火,在事件中失去丈夫的張太誓言與院方對簿公堂,追討賠償。有市民及醫療界批評,浸會事件更凸顯政府不肯面對處理疫潮上的失誤及責任問題。 記者:黎國強、梁洵瑜、陳倩雯、羅日昇

【本報訊】上月底臨危受命出任浸會醫院署理行政總監的李川軍表示,正籌備成立由法官等知名社會人士組成的三人調查小組,在一、兩個月內提交報告。他承認當初院內爆發沙士疫潮時,院方準備不足,與衞生署溝通也出現問題,需向病人和家屬致歉。
對於不少病人指摘該院隱瞞疫潮,他昨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沒有隱瞞疫情,並強調「我對呢件事好唔開心,如果有乜嘢對病人做錯咗,我會代表醫院對佢哋表示抱歉。」
他又解釋,該院九樓九二○號病房在今年四月底出現一名病徵不明顯的病人,院方於上月初知悉後,已即時通知曾入住同一病房的四十一名病人及其家屬回院檢查,但有部份人找不着,包括上月因感染沙士病逝的張先生。至於死者家屬的賠償問題,他沒有正面回應,只稱院方正籌集一筆款項幫助受感染的醫護人員和病人。

衞署有軟化迹象
他昨日致電在該院染病後死亡的張德成遺孀,張太表示,李川軍向她致歉及查詢需否幫助;但她批評,該院只在傳媒壓力下才出來交代,根本無真正誠意幫助病人及其家屬,她將入稟法院向院方索償,今日到法律援助署申請法援。
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余若薇說,病人或其家屬可透過民事途徑追究醫院疏忽照顧,要求賠償。浸會醫院昨午召開董事會會議檢討事件,但卻並未就事件公開解釋,本報記者分別到浸會醫院及致電該院,要求李川軍回應事件,但職員稱他昨天放假未能回覆。
日前曾措詞強硬地批評浸會隱瞞疫情的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在每日沙士疫情發布會上態度有軟化迹象。她表示,浸會已負責任地透過聲明向市民清楚交代事件,及向市民作出承諾,事件重點在於院方與病人溝通不足,醫院已做足傳染病感染控制措施。

她又稱,該院已服務市民四十年,在市民心目中在一定地位。她又否認港府對私家及公立醫院持雙重標準,並指私家醫院與公立醫院分別受《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和《醫院管理局條例》規管。
但醫療政策評議會主席郭家麒批評,浸會在事件上做了四項補救措施,包括更換院長、更換董事局、向病人致歉及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政府一樣都唔肯做」。至今無官員就事件負責。
他又稱,陳馮富珍言論除為浸會護航外,明顯是為了政府疏忽補鑊,她搬出條例來解釋,反更凸顯政府部門沒有按法例來監管公立及私家醫院。

市民不願入浸院
到浸會探病的楊先生認為「浸會有錯都換人啦,但係楊永強點都唔肯落台,我姓楊都唔幫佢。」他慨歎楊永強過往常說社區沒有爆發沙士,是「間接」導致二百多人喪命的「元兇」,希望他像北京失職高官般落台。
此外,市民葉先生昨日致電到商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投訴,指在四月底入住浸會醫院九樓病房,當時主診醫生堅稱院內沒有爆發沙士,但他上月轉送伊利沙伯醫院證實感染沙士,懷疑自己在浸會感染,向衞生署投訴。
有私家醫生稱,近日已有需要到私院做手術的病人,不願意入浸會,甚至已決定入院的病人,都臨時要求轉往其他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