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布殊上任兩年多以來,打反恐戰和推翻侯賽因,大致順利,但今次他要闖的卻是更大的外交難關。化解以巴仇怨、推動中東和平,是從卡特起沒有一個美國總統能竟全功的泥沼。
卡特七八年促成埃及與以色列簽《大衞營和議》,只算踏出和平進程第一步;繼任的列根乾脆不踏進這個政治地雷陣。老布殊九一年組織馬德里中東國際會議,首次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帶入和平進程,算有突破。
克林頓花了最多心血,失敗也最慘烈。他在八年任內舉行了八次以巴峯會,九三年促成奧斯陸和議,有個好開始;但二○○○年大衞營會談失敗後,巴人第二次起義,以巴雙方的鮮血至今仍長流。
剛完成父業推翻侯賽因的喬治布殊,今次接手處理中東問題有其「新武器」──天真無知。外交老手都說他對以巴衝突的錯綜複雜差不多一無所知,也無意學習,但部份論者認為他反而可不受這些迷障羈絆,單刀直入核心問題。以色列最暢銷報章《新消息報》周三的社論說:「也許喬治布殊的蠻勁和帶點孩子氣的單純,會較克林頓的耐心和老練成功。」
喬治布殊也有自知之明,為這次峯會訂下不高的目標,只求施壓令沙龍停止建設殖民區和同意巴人立國時間表、阿巴斯壓止巴人暴力,以及雙方承諾遵守路線圖行事,就算完成任務。至於最棘手的耶路撒冷主權歸屬和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問題,統統放在一旁。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