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許多「投資格言」,當中有些是真理、有些須視乎情況而定,卻也有不少是道聽塗說。這些誤解往往使人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招致金錢損失。
過往香港投資者對債券的興趣不大,但近數年股市動盪、利率低企,而債券則擁有能提供平穩投資回報的特性,因而吸引不少投資者。當然亦有些投資者礙於債券升幅已大、或利率可能已見底、又或者是股市出現回升迹象等因素,因而對債券投資裹足不前。可是,我們對債券真的有清晰理解嗎?還是易受道聽塗說所蒙蔽?本文嘗試為大家深入探討有關債券的訛傳誤說,希望有助你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實際上,股票與債券的走勢並非一定背馳,要視乎債券的類型而定。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債券是好例子。過往多年的數據顯示,每當股市下跌六個月期內,上述兩類債券幾乎每次都上升。然而,當股市上升時,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債券亦普遍上揚,只不過升幅跟股市有分別而已。
由於短期利率現時正處於極低水平,投資者關注息口一旦回升,會影響債券價格,故對債券投資戒心大增。然而,這個想法與事實並不相符。歷來的數據均顯示,當市場預期短期利率上升時,債券基金仍能每月錄得正回報。這是因為相比起利率,通脹率對債券的影響更大。若央行調高短期利率,而只要投資者認為做法有助壓抑通脹,債券市場反而會視此為利好消息。
個別公司的債券的確較年期或利率相同的政府債券存在較高風險,但普遍公司債券基金的風險卻不一定高過政府債券或政府債券基金。若以基金的總回報波幅作為風險水平的指標,明顯可以見到的是,由投資級別公司債券組成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其風險實際上低過年期相同的政府債券組合。
「購買個別債券不用擔心虧本,因為到期日可取回本金。但購買債券基金則不同,由於基金價格有升有跌,故此本金價值會波動。」
其實,個別債券的價值亦會波動。若長期利率上升,債券的市值便會低於原來的購入價,若投資者於其時出售債券,原來投資的本金便會損值。
投資個別債券的投資者須承受相當的風險,例如當債券到期,本金用作再投資時,利率可能處於極低水平,以致收益偏低。與購買個別債券比較,認購債券基金的另一個優點是,它是從公司債券的優厚收益中受惠的較安全方法,因為債券基金投資於大量債券,所承擔的債券拖欠還款風險相對會較低。
資料顯示,在整個經濟周期內,持續投資於債券基金的中長線投資者,需要承受的本金損值風險頗低。
綜合上述分析,現時才投資債券基金仍為時未晚。
事實上,一個良好的多元化投資組合,絕不能缺少債券投資,而債券基金比起購入個別債券是更佳的選擇。只要你有清晰的認知,便不會再受道聽塗說影響而錯過投資良機!
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