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屠城 血雨灑北京

六四屠城 血雨灑北京

八九年暮春的北京,山雨欲來。
四月十五日,被指「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下台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猝然病逝,北京市民和學生自發舉行悼念活動,並針對當時中國的種種社會問題,在天安門廣場公開提出反特權、反貪污、反官倒的訴求。

4.26社論激起民憤
數萬學生在廣場靜坐,要求中國民主改革及為胡耀邦平反,三名學生代表跪在人民大會堂的地上高舉請願書,領導人卻置之不理,拒絕與學生對話。北京的大學生忿然罷課抗議,上海,長沙、西安等各大城市紛紛響應。
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發表以「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為題的社論,將學運定性為動亂,激起民憤沸騰,翌日超過二十萬名學生上街抗議,百萬北京市民夾道吶喊聲援,用人民的力量,衝破一道道軍警防線。
時值蘇聯共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學生在五月十三日決定將行動升級,二千多人在天安門絕食請願,且不斷有學生及市民加入。愛國年輕人一個個不支倒下,領導人卻無動於衷。工人、解放軍、新聞界、知識分子紛紛遊行聲援,席捲全國,原來的學生運動演變成全國的民主運動。

李鵬戒嚴學生絕食
五月十七日,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肯定學運。翌日李鵬會見絕食學生代表,但雙方不歡而散。五月十九日,趙紫陽親到廣場慰問絕食學生,並連說「來晚了」。
五月二十日,李鵬宣布在北京部份地區實施戒嚴。學生即時宣布廣場二十萬人絕食抗議。戒嚴部隊開入北京。血脈相連,大批港人冒着颱風下的狂風暴雨,上街聲援北京學生,翌日百萬人遊行。支聯會成立,香港《文匯報》社論「開天窗」,僅書「痛心疾首」四字。
其後,戒嚴部隊一度後撤,但廣場的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和表決後,決定留下,並在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
六月三日,軍隊進城,不理以血肉之軀阻擋坦克、裝甲車的民眾,強行開往天安門廣場。在長安街上,死傷無數。六月四日凌晨,部隊包圍廣場,正當學生撤離之際,廣場上燈火全滅,黑暗中手持機槍的軍人湧入,並用坦克輾平學生的帳篷。
屠城後,當局搜捕學生及民運人士,部分人被捕入獄;有人流亡海外。此後每年,香港都舉行紀念活動,要求中共平反六四。那年六四,你在哪裏?今年六四,你又會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