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人誌:<br>食在50年代豪門那時人們不怕肥!

飲食人誌:
食在50年代豪門那時人們不怕肥!

潮流興懷舊,很多食肆推出以懷舊為主題的菜式,原來在一些食家眼中,五、六十年代的食物,才是最令他們懷念的;因為無論用料、煮法和構思,都和現代所謂創新或懷舊食物大有不同。今次介紹的五十年代菜式,是當時本地富豪追捧的名菜,製法和用料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記者:伍旋卓 攝影:Alex
逢星期一至三、五刊出

五十年代的菜式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味道既濃且膩,煮甚麼都用豬油,湯汁燜得稠稠的;其二是菜名和菜式總有點格格不入,例如野雞卷沒有雞、白汁雞鮑翅沒有忌廉白汁。不過就非常講究製作方法和用料。

門生遍日本
譚國景出生自烹飪世家,自小跟舅父學習廚藝,一九五四年開始主理鳳城酒家,六六年受邀遠赴日本,教導當地廚師烹調廣東菜的技巧,到了今天,桃李滿天下的他,不時有徒孫遠道而來,到鳳城酒家學藝和實習。
「五十年代吃的文化很特別,人們喜愛味道極濃重的食物。吃魚翅嗎,要配合大量材料熬至乾水,吃起來黏黏糯糯的。」譚國景說,當時日本人對中國菜很好奇,很多當地的大酒店,都會邀請香港頂級廚師到日本設班授徒,譚國景就是其中一位。「當時廣東菜在日本人眼中,是炒起上枱便可以吃,不用再調味,方便又好味,所以很想向中國廚師學藝。」
譚國景認為,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既懂得食又考究,就是簡單的炒田雞片,也要指定用野生田雞,即劏即煮,那種風味跟現在簡直是「沒得比」。他說:「五十年代食物的另一個特色,是愛用豬油和較肥膩的材料,以現今食物標準來說,就是不健康,不過確實令人懷念。」

沒有雞肉的野雞卷$68
傳統的順德菜,材料中沒有雞肉,為甚麼叫野雞卷?已無從考究。這道菜的做法很複雜,先在去筋肥豬肉上,放上無筋的肉眼片及金華火腿,捲成一團後,先蒸熟,再放入油鍋中炸透,然後切片上枱。肥豬肉炸透後鬆化甘香,口感外脆內鬆,毋須配料已令人吃得津津有味。

沒有金錢的金錢雞$120(需三日前預訂)
是五○年代時上流人士超愛的菜式,以巨型雞肝片、去筋薄肥豬肉和瘦肉串在一起燒;由於要用極肥美的巨型雞肝,單是找材料,有時候就要花上三天,肥豬肉經過燒烤後,肥油盡出,極之香口,配合又肥又滑的雞肝,好味但不覺膩。

豪門夜宴至食得到白汁鮑翅$168
用的是正宗順德白汁,材料有老雞、瘦肉、杞子等,以武火熬成的白色濃湯,再加上二両半的鮑翅以文火燜燉而成,吃時有勁黏口的感覺。譚國景說,當年這道菜只能在豪門夜宴中吃到,不會設散叫。

清淡之選鮮炸桂魚$88
當年的捕魚技術不及現今先進,所以很少吃到深海魚,但就很講究製法。特色在於魚肉會自己捲成一條,緊緊包裹火腿和榛子。

最熱賣菜式炸子雞特價$90一/隻(原價$180)
傳統炸子雞,就是要整隻雞用油生炸,相當考功夫和心機。食一隻炸一隻,不會像現代炸子雞那樣,預先浸熟。要看炸子雞是否生炸,可以留意雞肉是否有肉汁流出、雞皮是否滑而光澤。鳳城炸子雞,不用多說,是最好賣的五○年代菜式。

鳳城酒家
電話:23815261
地址:九龍旺角彌敦道749號(聯合廣場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