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筷子原理夾岩石

融會筷子原理夾岩石

「用筷子原理研製取樣器,可在火星上更靈活取得岩石樣本,這是一向用刀叉匙進食的歐洲人想不到的。」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容啟亮說:「這代表了中國人民族想法的優秀一面。」
歐洲航天局「小獵犬二號」登陸器升空了,協助「小獵犬二號」在火星鑽取土質樣本的「岩芯取樣器」,正是容啟亮有份參與的發明。取樣器結合了筷子的特性,成為首個中國人有份設計、接觸外星土壤的儀器,容啟亮說非常高興。

加班苦研五年
回想多年來的心血結晶終於取得成就,過去一直用公餘時間參與這項研究的容啟亮說:「雖然有時下班後還要開會至晚上十一、二時,有時公眾假期也要開會,但那是我的興趣,所以不覺得辛苦。」
研究自九二年開始,取樣器九七年獲歐洲航天局選用。他說,研究前期工作沒有資助,後期才獲撥款,最後研製成功。
取樣器升空,容啟亮說:「這是第一步,儀器還有六個月才登陸火星,我期待到時它可在火星上順利運作」。至於未來太空計劃,他充滿憧憬:「我們會繼續尋找更多挑戰,例如現在正研究太空用輕型超聲波鑽探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