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華社文稿看胡錦濤睿智

從新華社文稿看胡錦濤睿智

布殊與胡錦濤會面時,竟開腔「狂」讚胡處理非典型肺炎時,表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且極具透明度。在一般人印象中,布殊是個既頑固又自大的大美國主義者,他公開讚頌的外國政要少之又少。
胡錦濤初登世界政治舞台,即獲布殊讚不絕口,實在叫人意外。更意外者,官方新華社在新聞稿中,竟把布殊讚頌胡錦濤的說話,改成讚中國政府,並刪掉布殊肯定胡錦濤處理上「具透明度」的說法。
按中共的宣傳紀律,新華社在報道中刪掉、更改布殊的溢美之言,肯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絕非撰稿記者的無心之失。問題只是,新華社為何要這樣做而已。
要解開這個謎團,可從新華社的審稿制度入手。一般情況下,當稿件涉及主要的國家領導人時,特別是幾名政治局常委,新華社在完初稿前,一定要按程序把初稿交給該領導人或其秘書審閱、修改及更正後始能交給全國的傳媒發表。

可能引起反美情緒
對稿件的內容,其他領導人鮮會置喙。換言之,新華社報道胡錦濤會見布殊的文章,正式發表前一定要過胡錦濤這一關,而改掉布殊讚美胡錦濤的那些說話,很可能就是胡本人的意思。
對大多數政治人物之言,與布殊或普京等大國領袖見面,或跟他們建立私誼,甚或受到他們的公開讚賞,實在是莫大的政治本錢。事實上,胡錦濤獲普京家宴款待,法國總統希拉克又親到碼頭接風,已向國內老姓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胡錦濤已獲世界主要國家領袖認同,完全具備「駕馭複雜國際形勢」的能力。布殊的溢美之言,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對他鞏固黨內地位助力不大。
況且,對中國人而言,布殊的讚美可能是「死亡之吻」,胡錦濤暫無福消受。在中國,無論普通老百姓、知識分子、還是領導幹部,特別是軍隊,反美、仇美都很有市場。布殊這些頌讚說話,雖然有助胡錦濤迅速提高國際地位,但同時亦可能引發國內,特別是軍方將領反美情緒,反過來指摘胡過於親美。對極需鞏固軍中地位的胡錦濤而言,暫不接受布殊的美意,還是很有必要的。

避免挑起黨內爭端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胡錦濤見面後,其發言人竟引述小泉在會上表示,小泉與胡年齡相若,兩人應可建立緊密工作關係,相反與江澤民則因年齡關係而有代溝。雖然小泉這番話旨在吹捧胡錦濤,但聽在江澤民耳裏,又是甚麼滋味呢?顯然,處事向來謹慎的胡錦濤,不想再節外生枝,更不想因此而弄僵與江澤民的關係,所以,他主動要求新華社把布殊讚美自己的說話,改成讚美中國政府,可能性是最很大的。
新華社的處理手法或許還透露了一個信息:黨內高層對「透明度的處理手法」仍有分歧。從近日先後有人替「謊話部長」張文康公開說項來看,黨內肯定有人不同意以「透明」手法去處理疫情,刻意不提及布殊這段「透明度」說法,相信就是避免挑起更多的黨內爭端,亦符合「小胡」只做不說的風格。
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