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在二○○三年首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中國央行初步制訂了利率市場化改革規劃,將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大額長期存款、後小額短期存款的基本步驟,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力量來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
這使我想起約三年前,二○○○年夏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先生披露的關於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設想,即:以三年時間,先農村存貸款利率、後城市存貸款利率,先提高貸款浮動幅度、後完全放開貸款利率,先放寬大額存款利率,後放開其他存額利率,來達致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目標。由於種種因素,這一設想未能付諸實施,於是,才有現在新的規劃。
新規劃跟三年前設想比,有下列區別:一是更完整更客觀,承認外幣利率尚未完全放開,不像三年前,戴相龍先生稱外幣利率已完全放開;二是不再如三年前設想般將農村與城市分開,而只是將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分開。
記得二○○○年八月八日我在本報論壇發表《城鄉利率差異易混亂》,批評當時的設想若付諸實施則容易引發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套利活動;鑑此,我建議不按農村和城市的區別來設計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方案,而是按貸款與存款的區別、大額定期與其他存款的區別、不同期限的存款的區別來逐步放開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現在規劃,在內地不是沒有分歧的。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先生不久前便在「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高級論壇」上表示,談利率市場化,千萬不要講甚麼利率可以放開,甚麼利率不可以放開,誰先放開,誰後放開;關於利率浮動和範圍的說法等都是錯誤的。然而,中國央行稍後公布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規劃顯然沒有採納銀監會主席的意見。
中國內地利率由行政制訂和管理,向着由市場機制決定和循市場機制調控的方向轉變,在一定意義上跟香港撤除銀行公會存款利率協議的情形相彷彿,不可能不分階段逐步實施。先貸款、後存款,先大額長期存款、後小額短期存款的設計,原則上是對的,旨在避免金融機構陷入惡性競爭。利率市場化必須配合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及其機制的完善,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將央行票據發行與回購制度化。最新利率市場化規劃沒有確定時間表,反映中國央行明白箇中問題之複雜。
周八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