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衞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和北京市宣傳部長蔡赴朝,分別在記者會上為前衞生部長張文康和前北京市長孟學農辯護,否認他們下台是由於衞生部和北京市當初隱瞞疫情,高強說「張文康同志……不是有意隱瞞疫情,而是由於當時信息渠道不暢,難以掌握到準確的數字。」
《華盛頓郵報》為此而指出:「他(高強)的言論已偏離了過去一個月中國領導人的坦誠、悔悟的口徑。……這顯示中共正在走回頭路……打擊了外界對怒炒兩名隱瞞疫情高官後中國將推行政治改革的希望。」
中國怒炒兩名高官是因為他們「隱瞞疫情」?誰說的?只不過是西方和香港的政界、媒體的一廂情願地「想當然」罷了。中國官方(包括官方媒體)從來沒有這麼說過。至於外界認為炒了兩名高官,中國就有「推行政治改革的希望」,那就更是「美麗的誤會」了。
首先,中國並不是由於張文康和孟學農隱瞞疫情而把他們免職的。隱瞞疫情以求「穩定」是來自最高層(可能是江澤民)的既定決策,張文康、孟學農,甚至包括廣東省自去年一月以來一年多對疫情的隱瞞,都只是在執行最高層的政策而已,怎麼會為此而把他們免職呢?把二名高官免職,只不過是因蔣彥永去信《時代》周刊揭發中國隱瞞疫情,國際輿論嘩然,引起國際社會驚恐,各國紛紛勸喻人民不要前往中國,同時也不發簽證給大陸公民前往各國訪問,正是在這種壓力下,中共當局找兩名高官當替罪羊罷了。從黨內的紀律來說,兩人並沒有做錯事。高強和蔡赴朝為他們辯護,這辯護本身進一步說明隱瞞疫情是黨的政策,而張、孟兩人也仍會東山再起,重獲新任命。
其次,找兩名替罪羊,又怎麼扯得上中國會進行政治改革?胡錦濤在聖彼得堡已講得很清楚了:新的黨政領導要在內政、外交上保持延續性。延續甚麼?內政上是「穩定壓倒一切」,外交上是走全球化的路,吸引外資,不惜一切力求經濟成長的「GDP至上」。在穩定的大前提上,政改怎能排上日程?除GDP至上以外的社會各項指標(如農民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獨立而具監督功能的傳媒、醫療體制的改革等等)怎麼顧得上?《華盛頓郵報》說中國走「回頭路」又是誤會了。中國從來沒有走甚麼新路。沒有新路又何來「回頭路」?
至於「過去一個月中國領導人的坦誠、悔悟」,又從哪裏看到過?不外是吳儀在日內瓦講到「公共衞生系統存在缺陷」、「信息渠道不暢通」等等稍稍提一下的「不足之處」罷了。中國從來都承認工作有「不足之處」的。若真正悔悟,就要看中國怎麼對待蔣彥永醫生。高強滿臉不屑地表示「不知道大家為甚麼對蔣彥永教授如此感興趣」,又說「中國抗擊非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成果」,意思是一切功勞歸於黨,一黨專政萬歲,夫復何言!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