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前稱「語文基準」)的結果顯示,兩年前入職的英文教師中,過半數未能通過英文評核試,由本年九月起不能繼續任教英文;影響所及,約三分一中、小學須設法替代原來的英文教師,以致可能出現英文教師荒。今年因未達評核標準而面對飯碗不保危機的教師,多達四百五十人。 記者:譚秀嫺
政府自三年前推行語文能力評核,其實質影響今年首次浮現,三百三十三名英文教師及一百一十七名普通話教師,在二○○一年入職後,因不能於兩年內通過評核試;按政府規定,他們由本年九月起不能再任教有關科目。
教育統籌局副秘書長鄭文耀相信,英文教師供應不成問題,因為今年有四百五十名英文科準教師畢業,當中二百八十人已獲豁免考試,其餘一百七十人須在未來兩年內通過評核試;另本年已新聘近一百名小學外籍教師。
不過,他並無提供每年因自然流失等而要填補的英文教師空缺數字。除了評核試踢走的三百多名英文教師外,小學本年最少已有九十個英文教師職位空缺。
需填補英文教師的學校,情況較嚴重的有十五間小學和兩間中學,每校最少三名教師未達標,其中一間更多達九位教師。津貼小學議會副主席馮家正估計,那是一間地點偏遠的新建小學,相信該校要填補教師也不容易,英文教師的供應也會愈趨緊張。
馮家正促請當局,對那些僅欠一點點便及格的老師,臨時寬容一年;校方也可透過調配,及運用學校發展津貼、採用三人兩職或二人一職等措施,讓他們有時間補考。他認為,現時中、小學教師要達同一個標準的做法,值得檢討。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張文光指出,大比例教師未能通過評核,教育學院負有不可迴避的責任,教院應提供銜接課程,吸納他們再進修;教院方面也答應作出安排。
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已向考生寄出成績單。現時本港約三分一的英文教師及普通話教師已經達標,即分別為五千及一千九百人;現職教師若在二○○六年八月底前未能達標,均不能任教有關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