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手記:航空公司大未必佳

矽谷手記:航空公司大未必佳

上周一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些長假期本來是美國人的旅遊旺季,但由於政府發出橙色恐怖襲擊訊號,今年的紀念日未能為沉寂的旅遊業帶來剌激。航空客運業的情況更蕭條,市民既要防範恐怖襲擊,又驚「沙士」,大部份的旅客都選擇自己駕車,加上各租車公司在上兩個月已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搶客,剩下來選擇坐飛機的旅客只有一成。美國本土乘客的飛行總里數,自去年以來已下跌7%,較兩年前(即911之前)更大跌15%。

天災人禍挫生意
繼聯合航空申請破產保護令後,美國第一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亦徘徊破產邊緣,雖然作出裁員及多項節流措施,上一個季度依然勁蝕10億美元,最後不得不放棄寬敞座位的策略,決定在年底前增加飛機的座位數目,以減少虧損。大公司全部乾塘,相反中小型航空公司卻捷報頻傳,例如Southwest及航空界新丁JetBlue,911之後一直維持盈利。
說到JetBlue不可不提始創人DavidNeeleman,大約20年前他已創辦了MorrisAirline,更是首家採用電子機票的航空公司,95年售予Southwest。後來他又發展了一套網上訂票系統,在99年售予惠普後,他創辦了JetBlue,更引入不少科技公司採用的管理策略,例如鼓勵客戶服務員「work-from-home」,派發公司認股證等。2000年才正式投入服務,短短3年飛機已增至31架,差不多每月增加1架,去年開始有盈利,在美國航運業最艱難的這3年裏能有此佳績,可算驚人。

挑戰傳統出生天
Southwest及JetBlue的特點同樣是低成本、便宜,但仍保持高質素服務,例如JetBlue在矽谷,就沒有航班到聖荷西,反而選擇了屋崙,冷門的機場成本自然較低。他們亦避重就輕,主打年輕一輩的客路,在機上以零食代替正餐,反而提供免費衞星電視的娛樂。而Southwest更打破固定座位的傳統,採用先到先得的方法,省卻不少地勤人手。看着兩大傳統美國航空公司不斷走下坡,相反這些中小型公司卻相繼起飛,航運業的低潮,難道意味着新文化、新景象的暗湧?
魯笨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