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沙士戰中反思醫生責任

沈祖堯沙士戰中反思醫生責任

全球因非典型肺炎致死人數不斷增加,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透露,正試驗一種新藥物對付這種世紀新病毒,預計數周或幾個月後可臨床使用。

今後會多為病人着想
目睹多名同僚染病,部份更病逝,沈祖堯現時會定期照肺,「我必須定期自我檢查,不能出師未捷身先死。」
沈祖堯又說,這次疫潮使他重新認識到醫生的責任,以往終日想着的都是發表多少篇論文、還有多少研究基金、個人國際聲譽、假期節目等「俗務」,但現在不會再想這些事,「今後一定會想病人所想,更多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一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統領醫護人員抗炎的沈祖堯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疫症爆發初期,對如何治療沙士茫無頭緒,但經過反覆實驗後,威院最先採用康復者的血清治療那些對類固醇反應欠佳的患者;接受血清治療的患者普遍較早地康復出院,死亡率較低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沈祖堯續稱,臨床經驗顯示治療非典型肺炎可能需以多種藥物互相配合,其研究隊伍正研究一種新藥物,目前在試驗階段還沒有藥名,預計數周或幾個月後可投入使用,但訪問沒有詳述這藥物的成份及試驗效果。

為謝婉雯殉職感悲傷
他在訪問中感慨地說,許多人認為醫生是一份收入不錯的高尚職業,又有較高社會地位,但卻從未想過這亦是一份充滿危險性的工作。謝婉雯醫生不幸殉職令他頗感悲傷,因為他始終不能把她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自言放下「俗務」的沈祖堯表示,他與香港大學醫學院的袁國勇教授是多年朋友,一向也有合作,日後兩大也一定可以在對抗疾病方面加強合作。
他又透露,現時不斷收到市民的感謝信及圖畫,出外用膳時常常有市民為他「埋單」或老闆不肯收錢。他強調感到不好意思,「自己只是抗炎隊伍一員,真正值得獎勵的是默默奉獻個人力量、全無怨言的前線醫護人員和健康服務助理,因為他們最接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