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互連政策可改不可廢

傳訊四圍炳:互連政策可改不可廢

工商及科技局終於發出諮詢文件,檢討香港的電訊市場在開放7年後,有關第二類互連的政策及規管架構。33頁的文件披露了部份重要的市場數據,也詳列正反各方面的考慮。政府雖然強調諮詢文件並未有既定立場,但外間預期有關政策多數會改,就算最後政策尚存,訂立新的限制和較高的互連費在所難免。
諮詢文件羅列了固網市場開放7年後的「成績」:超過半數住宅電話用戶有超過一個選擇;7年前擁有100%市場佔有率電訊盈科,現僅餘81.7%;新世界、和記、九倉電訊和城市電訊4家公司瓜分了餘下的18.3%,其中46%是透過第二類互連進行;絕大部份有第二類互連的地區(即市民有選擇的地區),皆集中在市區;電盈的寬頻市場佔有是55.3%。

無心鋪網應重罰
簡單來說,第二類互連的問題在於市場開放初期,由於新經營者鋪網需時,為了協助他們盡快加入市場,政府便讓他們以官方釐定的互連費,租賃電盈的線路,藉此向客戶提供服務。及至現時市場開放已7年,在電盈反對有關政策下,政府遂作出檢討。
若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4家主要固網商中,和記與城電的大部份線路皆以自行鋪網進行,新世界和九倉電訊則着重第二類互連,換言之政策改動只對後兩者構成影響。新世界一向無心鋪網,對政府的承諾也較低,顯然與其股東不願作大幅資本投資有關;九倉則另有一固網牌──有線寬頻,技術上可作電話和電訊服務,再自行鋪網便變得重複。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兩公司在根本上對自行鋪網無大興趣,互連政策改動也不能加強其誘因。
現時,電盈的市場佔有雖降至八成,也不畏競爭仍維持住宅電話費在110元的水平,從此可見其市場力量仍然強大,改動互連政策只會強化電盈的地位。

互連政策存在的最大價值,是讓普遍市民在電訊服務上有選擇,這個也是政府着力開放電訊市場的原因。現時,有近半使用中的非電盈電話線,以及超過半數「有選擇」的住宅電話用戶,同樣是依靠第二類互連進行;另外,願意自行鋪網的固網商,集中在市區或人口密度高的屋苑,偏遠、密度低的地區及根本安裝不了新線路的地區,確實仍依賴第二類互連。因此,為了讓市民在電訊服務上有選擇,筆者認為第二類互連政策必須繼續,問題是以甚麼形式繼續。

存續形式須斟酌
假如某地區滿足一定條件,如沒有空間安裝額外線路,或屬偏遠或低密度地區而不獲眾固網商垂青,導致電話用戶除電盈外沒有其他選擇的話,第二類聯網應以現有方式保留。否則,固網商選擇第二類互連而放棄自行鋪網的話,應付出更大代價,例如提高互連費、設下期限或作出額外承諾(如為偏遠地區提供服務)等。
此外,政府應進一步公開更多資料,讓公眾參與討論。好像,假如一旦互連政策取消,還餘下多少百分比的電話用戶有多於一個選擇?文件中並無明言。諮詢期有3個月,公眾、消費者組織和立法會應積極介入討論,集思廣益。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