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棄年代 - 李敏

用完即棄年代 - 李敏

歷史學家曾以人類工具的質料而分時代,所以我們有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
如果以工具質料來為當代命名,我會叫它做「用完即棄年代」,因為不論工具或消費品是用甚麼質料做,人們都是用完即棄。
隱形眼鏡、紙巾、紙尿片、口罩、膠袋,即使衣服鞋襪,在物質豐厚富裕的社會,有些人是不會重複穿同一件衣服。
十多年前,在我出唱碟的那個「夢劇院」時代,我就是不明白為甚麼衣服出過一次鏡之後就不可以再出鏡,覺得非常浪費,而且亦負擔不起。可是,我想現在新入行的藝人不會有我那種怕浪費的感覺。
怕浪費跟物件的售價不一定有關係,反而是物件在童年留下的第一印象,譬如說,我抽起一張Tempo紙巾就會整張用,用完即棄,但我母親每次用都會先把Tempo紙巾撕開一半。用完即棄!紙巾我可接受,衣服我不可以接受。
對於像我母親,成長在香港經濟未起飛年代的一輩,很難接受用完即棄的概念,她不可以將口罩用完即棄,她問我:「為甚麼不用消毒藥水洗滌,晾乾不是可以再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