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道:<br>三百年川龍古村禪院佛寺集中地

山光道:
三百年川龍古村禪院佛寺集中地

新界大帽山可說香港無人不識,雖然閣下未必到過。但大帽山環山那八條古村恐怕就不是太多人知道。被列入大帽山環山八古村之一的川龍村,位處大帽山南,荃錦公路有其村站,路程由川龍村起步,遊人最便利者可由荃灣兆和街乘80號專線小巴直達川龍村。葵涌荃灣區許多市民有晨運遠足習慣,其中一路線,便是晨早到川龍村歎早茶,後乘車回家。因川龍村鄉村茶樓自助作風,食物大件抵食長期為茶客所讚賞。

文、攝:陳溢晃

川龍村曾姓居民三百年前由粵東龍川縣遷來,客家人尊祖崇源性格,從宗祠的興建及村名定名充份流露(來自龍川紀念祖地把落腳點改作川龍)。
於川龍小巴總站下車後,在熱鬧的鄉村茶樓走過,緊接跨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啟用的川龍行車鐵橋,橋下為著名帽南三大石澗之一的大曹石澗。

龍門徑賞花散步
途經郊野川龍管理站,沿途樹影處處,植物豐富。高大美人蕉花開引人,不必作唱高調的生態漫遊,到郊外去多認識動物及植物,自然環境是遊者必修一科。東行放步半小時,明顯岔路口處高豎着指示路牌,捨大帽山方向取道右行,即指示牌所示城門及龍門郊遊徑方向。此刻恬靜公路兩旁盛開着毛棯及山棯花朵,令人喜悅的紫色花叢使廣闊綠林中特別搶眼。

觀景台遠眺青衣
越過龍門郊遊徑路口(別進入龍門徑大帽路段),路徑南伸下行片刻,休憩地處涼亭一座,枱櫈數張,觀景台中可望彼岸青衣島新貌。由休憩處鄰接石級下行,途中遠眺城門谷中宗教叢林,特別是那新落成西方寺寶塔、顯達俱樂部及城門水塘均醒目地展現。
石級下接城門水塘引水道,此刻要右行,(左通城門水塘)過數十鐵通撐壁引水道路段,稍前留意左下石級路口,接近時即沿石級左下(前行即出荃錦公路大橋)林木中樹上印有經文彩旗,過晨運亭轉入芙蓉山佛教叢林中,其間順道可參觀興建於一九五五年擁有坐禪石、羅漢巖的觀音巖。
稍下林中的竹林禪院,該院創建於一九二八年,現有規模擴建於一九八二年,並於一九九九年興建五百羅漢堂,創院者為融秋老和尚、廣西博白人士,一九二四年於廣州華林寺協辦南華佛學社。一九二八年來港在弟子茂清、茂常協助下開山闢石創此禪院。

芙蓉山禪院處處
離開竹林禪院出正門左行接芙蓉山道東行,沿途所見幾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多為佛教靜室及佛舍,著名者有南天竺、福慧寺、東覺禪林、宏法寺、天童精舍等。
公路盡頭遇百年青磚孫氏家祠過後,接入牆壁樹上圓玄學院路牌依箭嘴方向走向小巷下接石橋(東覺禪林前),過橋左上經香海慈航上接老圍路口,此刻尚可參觀勝地圓玄學院、西方寺及東普陀。宗教叢林中穿梭,也許為遊人帶來智慧啟示,使日後生活、工作更添美意。往荃灣小巴由圓玄學院側門開出。
此路線由高下行,順步全程三小時,老幼均宜,帶水及晴雨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