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強積金計劃內容要清楚

理財智慧:強積金計劃內容要清楚

根據強積金局所公布2003年3月的數據顯示,現時已經參與了強積金的僱員數目有179萬人;而在就業人口之中,扣除了那些已參加了其他退休計劃的人士,以及那些毋須參加本地退休計劃的人,只有5%尚未加入強積金計劃。
強積金實施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相信一般市民都不會對它陌生,而僱主與僱員每月把薪金的5%(以1000為上限)作為供款,更成為了「指定動作」。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便是大多數的供款人都不大關心其強積金回報,不會留意所投資基金的表現是否理想,更不懂得決定應否換馬來保障自己的利益。
其次是僱員並不理會有哪些基金可以投資,亦不懂得各類型基金究竟有何分別。

可分六大類別
其實現時核准的基金數目已有318隻,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六個類別,分別是:(1)保本基金;(2)貨幣市場基金;(3)保證基金;(4)債券基金;(5)均衡基金;及(6)股票基金。
不同類別的基金,其特性會有不同。強積金的參與者應該按照自己的年齡、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以及希望回報的多寡去決定把供款投放在哪種基金之上。
如果以基金投資風險來排序,最小風險是保本基金,其次是貨幣市場基金、保證基金、債券基金等,而較高風險會是均衡基金及股票基金;如果以平均回報由高至低排列,其排名次序就會剛剛相反。股票基金回報會是最高,其次是平衡基金、債券基金及保證基金。而回報最低的是貨幣市場基金以及保本基金。
基本上,回報與風險會成正比,風險愈高,其平均回報亦會較高。但這個回報率是指平均回報率,實際上,投資之時,實際回報率可高可低,甚至出現負值,而這點投資者要加以留意。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