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認識各種投資產品特性

陸叔理財:認識各種投資產品特性

在低息環境下,除了一些高息股能吸引投資者外,債券及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EndowmentPlan)皆頗受市場歡迎。表面上,大家都是提供較高息的回報,但投資策略上,各工具都有其特性。就以股票為例,其變現能力強,但相對風險較高。對於一些退休人士或不願承受風險的投資者,可能會傾向將資金投放於後兩者身上。不過,當大家接觸債券或儲蓄保險時,可能只着眼於派息的高低或到期日的整體回報。但除了這些因素外,其實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

舉例說,假設一張長期債券及一份儲蓄保險所涉及的成本、回報及年期相若,但背後所涉及的投資策略卻是不同的。若投資債券,通常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該筆資金全被鎖死一段較長的時間。尤其是當債券價格因客觀條件影響而下跌時,投資者就必須等到到期日才可以「歸本」。因此,投資債券的目的,着眼於定期的收益之餘,還要留意其「變現性」。

須預留流動資金
當然,當遇到需要緊急資金的時候,債券是能夠於短期內套現的,但可能要在賠本的情況下作這些行為。換句話說,投資債券的同時,應該預備另外一筆流動資金,作不時之需,千萬不要輕易動用已投資債券的資金(獲利情況作別論)。所以,債券是較適合已擁有一筆資金的投資者參與。
相反,當參與儲蓄保險時,由於其供款方法是按年或按月為主,毋須涉及一筆過的資金,對於希望以儲蓄來積少成多的人士,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當參與者投保時,通常會着眼於到期日的總現金回報(保證現金回報+紅利)與所付出的成本作比較,但似乎忽略了一些細節。例如,由於這些儲蓄計劃始終是保險產品,首幾年所付出的資金基本上會作為保險的成本,所以會出現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的情況。因此,若果參與者希望於短期內取回所投入的資金,倒不如不參與更為化算。
此外,通常這種保險計劃,若以15年計算,大多要在第9至10年才能回本,若真的希望獲得最佳收益,一定要守到到期日。假如在中途斷保,除了不能獲得最佳的回報外,連帶保障都會一併消失。所以,這種儲蓄保險最適合一些希望「有目標地儲錢」之餘,又希望獲得保障的人士。重提一次,保險計劃內的紅利,並不是保證的,只是隨着保險公司的業績好壞來決定金額的多少。因此,當考慮回報時候,首先應留意到期時「保證現金」的金額,才看整體的回報。否則,到期時收不到應有的回報便為時已晚了。

陸叔心得: 投資債券的同時,應該預備另外一筆流動資金,作不時之需,千萬不要輕易動用已投資債券的資金。」
陳永陸